迭变:突破释放,赢在共创
  • 推荐0
  • 收藏1
  • 浏览463

迭变:突破释放,赢在共创

周昱 (作者) 

  • 书  号:978-7-121-27023-9
  • 出版日期:2015-09-15
  • 页  数:312
  • 开  本:16(170*235)
  • 出版状态:上市销售
  • 维护人:符隆美
本书讲述一位白领女性从HR(人力资源)办公室换岗到变革中的营销部,如何破冰融入新部门的经历。在“战略—组织—体系—体验—评估—激励”的过程中,她与团队发现哪些组织障碍?如何打破局限、跨界合作?如何建立共同愿望、共享知识、团队共话和集体共创面向未来的组织学习?自己又如何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不断自我超越,改变对同事、家人、世界以及自己的认知和连接?你会发现,这个“我”和“我们”在迭变中创业且卓越的故事就在身边!
大环境和企业的变革浪潮中,你如何把握机会,游刃有余地工作?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实现自我成长?本书将给你答案。
序一 突破心茧 随心而来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是我入职11周年。毕业后,我就进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经历了大跨度的五个部门,体验了金字塔似的五种不同岗位。
认识Susan还得追溯到2006年年末,我刚从上海通用流水线翻班的班组长换到办公室,成为一名工程师,想在职业上谋求一些突破。那时,国际演讲俱乐部在国外已经运营了几十年,在中国却刚刚起步。很多新的俱乐部正在孕育中,包括张江第一双语演讲俱乐部。在那里,我结识了Susan。俱乐部的“妈妈”Susan也在经历人生的大事——孕育自己的宝宝。Susan作为创始人,我作为俱乐部的公关副主席,还有其他几个小伙伴,很快招募到会员,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双语演讲俱乐部。感觉那是我们第一次为非盈利俱乐部“创业”。
2010年,在职场上,我轮岗到了市场营销部。机缘巧合,Susan也加入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为我团队的一员。我们一起从0到1,建立了市场营销体系的BSC(平衡记分卡)和营销一线人员梯队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平台和资源,国际演讲俱乐部不仅能提升公众演讲能力,更能训练和提升领导力。于是,我们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内部建立了双语演讲俱乐部。很快,这个俱乐部成为全国企业俱乐部的标杆,我们制定了新的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供所有的企业俱乐部参考,也在企业内部为跨界人才培养和挖掘提供了平台。感觉这个从0到1的过程,是我们第二次内部的“创业”。
拿到Susan的手稿阅读时,我感觉一幕幕都逼真地呈现,那些职场中的缩影很立体,也很骨感。和Susan一起经历、一起开拓的点滴都一一浮现。人生旅途,许多人心怀梦想,却总认为遇不到好的机会而放慢追逐的脚步;职业生涯,许多人满怀豪情,却总唏嘘职业天花板带来的发展瓶颈而失去奋斗的动力。许多人就索性辞职创业来解决这两种困境……
我深深地感触:无论是职场奋斗还是自我创业,都在追逐梦想,其本质都是:去经历!
好的公司或组织能为个人创造更好的沟通机制、学习环境和平台。谁说职场上不能实现梦想?谁说岗位中没有创业的机会?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管理者善于挖掘每个人的潜质、设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制定游戏规则,员工便能突破心茧,便能随心而来。在我的管理中,不打破现有体制的架构下,让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外,提出内部“每个人都是岗位创业者”,设立项目领用制,不计入绩效,自愿申请,发挥长处,挖掘自我潜力。这个制度实施半年后,就发现整个团队的面貌不同了。因为在职场,如果员工受到激励,发挥自己的长处,用不断试错的经历,累计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实现人生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本书作者Susan以第三人称去总结她第一人称的自我经历,书中的每个案例都是职场真实的缩影,我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是HRBP的奋斗和蜕变,也是一个组织的变革和突破,还是更多对未来组织学习的尝试和共创。每个人在职场中都会有两种身份:管理他人,请为你的下属提供平台和内部“创业”的机会;管理自己,寻找平台,突破心茧、随心而来。

杨祯慧 Maggie





序二 餐前小食的多样组合



我和Susan其实说不上特别熟,所以她找我来写她第一本书的序时,我还有点儿不敢当的感觉。
尽管我们相识于国际演讲俱乐部,结缘于浩途父母俱乐部,又都前后离开了外企,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但我们的个性却是如此的不同:她理性、认真,每一篇演讲都精心准备至少排练十几次;而我则感性、随意,每次演讲都随便胡说八道,即使是全国的比赛,也懒得排练。
没错儿,Susan是Claire的原型。当然,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Susan让我对“好学”这两个字有了新的理解。在全社会都追求一夜暴富的今天,有人能像她这样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琢磨,然后再倾情分享给大家。她的所知所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015年5月,我告别了自己奋斗多年的摩托罗拉公司。很多人赞叹我断舍离的勇气,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能在繁华之处转身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底气。一方面,多年的工作和学习让我的自我发展到了可进可退的阶段;另一方面,这些年通过参与浩途父母俱乐部等心灵成长的修炼,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知。我已经不再需要高大上的写字楼和非富即贵的圈子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了。
拿到这本书的手稿时,我脑子里不由地想:“这本书是给写给谁看的?是给企业HR、经理人还是培训师?”我更好奇,这讲的是“内修”还是“外练”?是为初踏心灵成长之旅的人写的入门读物,还是为初入职场的小白领写的职场秘籍?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这本书里的理论之多可能会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有些也许大家耳熟能详,有些可能是全新的理念。我自己作为培训师,能深深地体会Susan那种想要掏心窝跟大家分享的用心良苦。同时,作为高管教练,我也能理解我们每个人因成长的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也不同,更不要说每个人身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关注点也不同;也许并不是每一个理论都可以引起你的共鸣。然而,即使世上万事万物表面上的“道”千差万别,深层次的“理”却都是相通的。所谓大道至简,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如果把这本书当成是餐前小食的多样组合,不同的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最能产生共鸣的理论去进一步深入学习,那么,你必定能有属于你的收获。文中的案例也许会对关注企业变革管理的HR或经理人就如何带领团队打造学习型组织带来一定启发。而想要通过“内修外练”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职场人,也许能通过Claire的故事为个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带来一些思索。
毕竟,在这个人人时代,无论你是创业还是打工,不管你是做HR的还是做技术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作手艺人。你掌握的本事就是你的手艺。既然是手艺,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没有学习欲望的组织和没有学习动力的员工,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当然,仅有满腔的学习欲望,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徒劳无功。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
最后,我衷心祝贺Susan完成自己的第一本书,用我们国际演讲俱乐部的套话来讲,就是:“You did a great job and I look forward to your next book!”
好吧,这是个insider joke!

高琳
有意思教练


序三 带着蚂蚁的精神不断前行



其实,我只见过Susan一面。
我和她的结缘得从2014年年底我创办微信公众号《职场蚂蚁》说起。
平时一贯老土的我,在2014年开始也用上了微信。之后不久,便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还不怎么会用微信的我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干起了一件叫作自媒体的事情。每晚以一分钟左右的语音形式,以我一个外资企业总经理的角度,跟听众朋友分享我这些年来点滴的职场经验和体会。
公众号之所以取名为《职场蚂蚁》,是因为蚂蚁是一种看似微小、实则顽强的动物,它们有着职场人士所需要的那种勤劳、坚韧、团结、合作的精神。无论环境如何,蚂蚁们从不抱怨,每天都为自己心中的目标而辛勤地耕耘着。同时,再小的蚂蚁都有机会扳倒一头大象,说明每个职场人士都有出人头地的可能。所以,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别忘了,在茫茫人海中,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自己永远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要带着蚂蚁的精神不断前行。
经朋友推荐,Susan成了《职场蚂蚁》最早一批听众中的一员。
和Susan唯一的一次见面是我给一家企业做内训。我们的交流很简短,几乎就是各自介绍一下自己,互相加了微信,但Susan留给我的印象是:思维敏捷、办事干练。
之后,我便开始关注Susan发到朋友圈的各种信息分享。可以看出,除了家人、健身、外出旅游外,各种各样的有关学习、书籍、讲座等内容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我猜想她当年读书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于是,凡是Susan推荐的书,我基本上都买回来了。至于看完了多少,我们一会再聊。
现在,Susan自己要出书了,并邀请我为她的书写序。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从来没有写过序,也不擅长此道。并且,虽然我也是一个不断看书学习的人,但我基本上没有从头到尾看完过一本书。平时我都是带着问题去买书,买完书回来,只看跟我的问题有关的章节,之后这些书就上了书架。于是,为了要写这个序,这本书成了我近20年来唯一一本看完的书,而且是三个晚上就看完的。
这本书写的是Susan自己的亲身经历。书中提到的很多理论,有些是我知道的,有些是新的。我之所以能看完这本书,一是觉得Susan的文采很好,对一贯只会用大白话写段子的我来说,读本书有一种华丽的感觉;二是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有一种略带恐惧的紧迫感。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环境和技术都瞬息万变的年代,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组织,学习并不断进步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重要。过去,一家企业的兴和衰往往得经历几代人。这种慢速的变化使得企业主可以嘴刁着雪茄,一边漫步前行在高尔夫球场,一边思考着公司的未来。而现在是一代人就得经历几次的兴衰,再优秀的公司,如果不积极学习、不及时变革,不出10年,甚至还没等老板学完全部的挥杆动作,企业就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这本书让平时一向关注组织中个人学习和进取的人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打造一个不断进取的学习型的组织。
好了,不多说了,我得去好好拜读Susan推荐给我的其他图书,并期待Susan的下一本书能早日问世。

职场蚂蚁









没有想过,我写了一本有关组织学习的小说。
一直视自己为营销人,即便由于业务和组织发展需要,被老板“扔”到培训、学习和发展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领域,我还是沿用营销的理念,把培训等学习当作满足内部客户(公司、部门和个人)需求的“业务”:首先了解客户需求;由此设计解决方案;接着,提供并执行解决方案;最后,评估、反馈并改进;进入下一轮或新“业务”。
然而,亲身经历组织学习“甲方”中的个人、主管、HR;“乙方”的培训师、培训供应商;涉足“丙方”的HR、培训师圈子、媒体、社区等,以及与越来越多的与学习和发展有关的受众、从业者、专家交流和合作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困惑,似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好像我们面临相同的挑战:个人对组织提供培训总会有差异,乃至抵触;一遇到风吹草动,首先被“砍”的往往是培训预算;“卓越完美”的解决方案执行不下去;学习和发展往往“游离”内部客户需求、沦为组织管理的工具,即便从业者到达组织的金字塔尖,也会踽踽独行,感叹“路在何方?”
2005年开始,我参加国际演讲俱乐部(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一个学习和提高沟通和领导力的非营利学习组织,由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一万多个俱乐部组成。这些独立运营的俱乐部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公司内部员工参加,往往公司赞助会员费、资料费,或至少场地费;另一类社区自发组织,会员们不仅自己承担各类费用,而且还要寻找场地等各种挑战。然而,绝大部分公司俱乐部的表现远远低于社区俱乐部。例如,以前,每年解散的俱乐部中超过90%为公司俱乐部,人均或平均每个公司的俱乐部完成演讲数量等学习KPI,比社区俱乐部的低好几成。我们分析和调研后发现,这主要源于公司俱乐部会员与社区俱乐部会员相比,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
难道真的是因为组织本身限制个体自由发展这一“硬伤”?
2012年—2013年度,我们专门针对公司俱乐部多做了一件事——编辑和推介两期《我爱我家》手册,每一期都有十几个公司俱乐部的故事,五百强公司响当当的名字、高管们热情洋溢的支持、会员们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心得体会、一张张洋溢着欢乐和朝气的照片……一学年结束时,公司俱乐部的解散数量减少了90%;学习表现也与社区俱乐部持平。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公司俱乐部会员走出自己的俱乐部,积极为更多的俱乐部提供志愿服务,同时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难道法宝就是“激励”吗?
可是,哪一个组织没有用过类似甚至更诱人的“激励”方法呢?为什么这样一个非盈利、非正式、无权威、无薪酬的组织在成立90年后,依然生机勃勃、不断壮大?为什么志愿者无偿地帮助他人,还要额外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却能乐此不疲?
我开始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修炼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个体ME和组织WE相互沟通和共同创造未来的过程。
我开始探寻组织学习的生命力。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彼得圣吉先生有关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我的粗浅了解似乎解答了心中的一些疑问,但对实际运用仍然懵懵懂懂。
恰逢此时,我就职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正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推动着,被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着,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是一场突围战,学习、创新、跨界、破茧成为流行词……
向外看,集团、汽车业乃至商业环境都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电商和传统商业互相叫板、对抗、合作、重组……
再看客户、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互联网技术、社会媒体的革命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效率,来自传统机构和组织的框架以外的能力:分享、与人合作、协同集体行动等开始崛起,我们的组织和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我们进入了“人人时代” 。
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但我们知道未来已经到来,必须向未知的未来学习。我们一起探讨、摸索、尝试和共创,就像一群创业者、合伙人,开创更广阔的新天地。
突然,我明白了彼得圣吉作品《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第1章引用Arie de Gerus的这句话:“组织机构的学习,即管理团队成员看待本公司、竞争对手和市场的集体心智模式的转变过程……规划就是学习,而公司规划就是组织机构的学习。”同时,我看到学习和发展本身也在发生巨变:培训不必在实体教室里,MOOC上有丰富的课程;上课不必有老师,虚拟学习小组可以互相督促;练习不必有统一的答案,多样化碰撞出更多共创的火花,知识共享在更大范围实现,学习向游戏化、碎片化、社区化、移动化发展,实践和学习密不可分。原来清晰的学习组织和角色(甲方、乙方、第三方等)逐渐模糊,个体可以轻松地组成和离开松散的组织,每一次交流和行动都成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切不断颠覆着我对组织学习的认识,加深我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和运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书一波三折,每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总能获得最需要的支持和启发,尤其是半年前接触和学习奥托夏莫的“U型理论”,帮我拨云见日;浩途家庭俱乐部、真爱梦想、workface等,让我看到更多面向未来的实践者和同行者。对此,我深深地感谢!——没有“我们”,就没有这本书。
本书是我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思,以及向未来学习的进修,希望本书成为我们学习、交流和共创的开始。无论你是老板、主管、员工、HR、志愿者、自由职业还是学生,都希望能通过这本小说和我们一起经历、感知、修炼,从未来引领变革!





前言



概 要
通过一位HRBP在变革中的i公司一年的学习和发展的历程和故事,从战略破冰、组织和体系破局、体验破界、评估和激励破晓,进行深度剖析和实践探索,揭示如何通过激励员工创业精神、打造新型学习组织的共享、共助、共话、共创。










部 分 章 月 故 事 说 明
一.战略“破冰” 1. 变化 12 i公司变革,营销部和HR等组织和个人的变化 外部变化,促进战略变革
2. 冰山 1 通过调研了解营销部学习现状;打破冰山、三合一 战略变革,需要学习型组织
3. 角色 1 学习BSC了解战略及落地;拜访M公司取经 战略落地,需要培养合伙人和创业者
二.组织与体系“破局” 4. 局限 2 营销部学习新方案受挫 打破壁垒,协同面向全局和变化
5. 世界 2 参加iLEAD、听演讲受启发,了解并加入一个学习型组织 敞开胸怀,看到同一个世界
6. 麦田 2 访谈新副总、听麦田故事受启发,分析学习和发展形式 共同愿景,结合自我超越
7. 践行 2 交流和读书受启发,结合工作实践修改学习方案 行动学习,构建新的学习体系和规划
三、体验“破界” 8. 界限 3 与营销部核心一起,讨论和完善学习规划和方案 破除界限,鼓励共同学习、过程咨询
9. 共享 3 与小组讨论知识共享;开启领导力学习第一阶段 打开思维,共享知识,进入“人人时代”
10. 共助 5 参加极限飞盘受启示:没有裁判的运动乐趣 团队共话,新型学习互助关系和平台
11. 共话 5 领导力学习进入第二阶段;观摩课程受启发 水平思考,从我对你错到改善心智模型
12. 共创 5 领导力学习进展,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创新项目 集体共创,跨界合作和颠覆
四.评估与激励“破晓” 13. 困境 6 工作和生活受挫,与老公交流受启发,决心改变自己 打开心灵,接纳他人,转身看自己
14. 比赛 7 改善交流与合作,极限飞盘比赛中感受自身影响力 自我超越,实现共同愿景
15. 绩效 7 领导力学习突破,推动绩效考核,工作起色 系统思考,组织学习以绩效为导向
16. 修炼 8 参加集团学习和发展交流,全球视野和四级倾听 感知世界,认知自我,U型变革
17. 变形 8 学习项目汇报获赞,解开母女心结,引领变形 打开意志,互相联接,拥抱变化
五.迭变 18. 当下 12 新型学习促进组织和业务变革,迎来新生 持续学习,持续创新,在蜕变中超越
人物及关系
家人:
“我” “老公”
Claire金定慧,29岁,i公司的HR经理
7年招聘/新人培训/培训经验,新任营销部HRBP。通过我的见闻经历,说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因素,及从业人员的成长。
企业转型:软硬件解决方案+服务平台+服务;全球化
个人转型:HRCOE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罗世名,32岁,M汽车培训公司经理
5年展览会议+5年企业培训,在读MBA。通过与我的交流,分享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经验:
培训的转变:传授启发引导激励;成本中心盈利中心
培训师转变:授课咨询辅导教练;平台化+移动化+游戏化
父、母、弟和弟媳:农村老家,经营店铺 父、母:中学教师
i公司同事:
营销部 HR 研发部等 公司/集团
James杨:“师傅”,45岁,网络管理和发展高级经理,原IT杂志主编,善于沟通、培养他人。与我深度汇谈和合作,推动和实现营销部新型组织学习。 Wendy吴淑红:49岁,副总监,原集团供应商HR,奉行诚信认真、严格管理、事必躬亲,像母鸡一样紧密地关注和管控;然后意识到要改变 Adam李:43岁,研发部副总,新加坡人,麻省理工大学高材生,美国+日本+印度等地文化和经验;对我的教练和指导,启发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赵总经理:47岁,东北人,美国哈佛MBA

总经办、工会

集团L&D:总监Tracy,我参加集团研讨会时四级对话
Laurence秦:“腹黑男”,36岁,大客户高级经理,突破个人局限,促成团队学习和集体共创。

王副总:42岁,原IT杂志出版人

老沈:高级经理

老韩:高级经理

Leo李:CRM高级经理 Thomas胡天泽:“老胡”,31岁,经理,负责组织发展、绩效管理、研发部的HRBP,谙熟理论和操作,为自我利益不择手段。后离职继续追求自我功利

Tiffany汪小燕:21岁,大学实习生,我的助理,一起推动和实现营销部新型组织学习。带我了解TM
Jered林:“闷骚男”,31岁,经理,iLEAD TMC主席,从内向闭塞的技术男转变为有全局观的团队领导

Louis:24岁,新人,参加TMC和Frisbee,后成为Tiffany男友并参与营销部学习项目iFORUM, iSKY
续表
营销部 HR 研发部等 公司/集团
Tom:秦的销售经理,蓝蛙队队长

小叶:王副总助理

顾老师:营销部分工会主席,文化宣导 蔡老师:49岁,经理,负责薪酬和员工关系,工会主席。务实、忠诚
合作伙伴:
咨询公司X 其他咨询和培训公司 其他组织
唐高平:“农民伯伯”,业务总监,合伙人。营销部组织变革;用思维导图和过程咨询辅导我理顺营销部学习规划

康盛:资深项目经理,组织学习

徐曼曼:项目咨询师 咨询公司Y:提供领导力项目辅导

商学院E:提供领导力项目的MBA短期课程、论坛、L&D微信群等

德博诺中国:导师Jenny,总监Peter
提供水平思考培训和辅导 M汽车公司经销商培训科:Jessie廖主任;钱经理

M汽车培训公司:许总经理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国际演讲俱乐部TI:Scott Sieger,S大学访问学者,前大区总监

Ultimate Frisbee:开发区蓝、红、黄、绿队

目录

目录 阅读
第1章 变化
第2章 冰山
第3章 角色
第4章 局限
第5章 世界
第6章 麦田
第7章 践行
第8章 界限
第9章 共享
第10章 共助
第11章 共话
第12章 共创
第13章 困境
第14章 比赛
第15章 绩效
第16章 修炼
第17章 变形
第18章 当下

读者评论

电子书版本

  • Epub
  • Mobi

相关图书

B站运营大揭秘:百万Up主真想教会你的创作笔记

本书由B站的三位百万级Up主(GenJi是真想教会你、鱼C-小甲鱼、阿Test正经比比)联合打造,为读者提供了B站独家运营秘籍。 全书总计8章。第1章重点讲解...

 

内容创业:内容、分发、赢利新模式

韩布伟 (作者)

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行业巨头、资本纷纷加入到内容分发的战争中,竞争非常激烈。优质的原创性内容将成为行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在这样的行业形势下,如何把内容创业做好?如...

¥49.00

品牌战略:引爆互联网的中国品牌运营故事

京东数据研究院 (作者)

《创品牌:互联网+中国之造的品牌成长奥秘》以“无界零售”的加速来临为时代背景,全面阐述中国品牌通过互联网获得快速成长的最新经验、最新案例与探索的新模式。本书基于...

¥69.00

手把手教你开公司

张恒 (作者)

在国家号召万众创业加上当前日益丰富的各种形式的创业理念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队伍,加上很多人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但开公司并不是一两个人...

¥59.80

从零开始学开公司:开店运营+范本+法规

李文勇 (作者)

"与其为别人打工,倒不如自己做老板。”在商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秉持着这种想法,抛弃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可是创业开公司是何等艰难的一件事:单是公司注册这一项...

¥49.80

我看电商3:零售的变革

黄若 (作者)

在本书之前,黄若先生的“我看电商”系列图书——《我看电商》《再看电商》《我看电商2》,均为行业畅销书。黄若先生的图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干货满满,二是观点鲜明。“新...

¥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