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 Obsidian+AI:让工具替你思考,你只管创造!

博文小编

2025-09-28


在 AI 时代,信息早已不是稀缺品,而是泛滥成灾。
轻轻点一下“生成”按钮,AI 就能写出论文、小说,甚至几百条视频脚本。知识的产出速度,早就远远超过了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
从前,我们为“怎样获取有价值的知识”焦虑;而现在,更让人头疼的是:在扑面而来的信息里,哪些值得保存?哪些能用来表达观点?哪些能支撑我们独立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需要一个知识库,更需要一套能让知识“流动起来”的工作流。

知识库≠收纳柜,工作流是关键

知识库是什么?
它就像家里的收纳柜,书、笔记、灵感、摘录、资料、想法……统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序存放、随取随用。
没有知识库的话,你的知识就像塞在抽屉里的便利贴、散落在桌上的草稿纸、夹在书里的折角页——看似都在,要用的时候却永远找不到。
工作流是什么?
它是一套明确的操作步骤:什么时候把东西放进柜子?什么时候拿出来加工?什么时候用它们创造新东西?
光有收纳柜却不整理,只会越塞越乱,最后连柜门都关不上。
简单说:
✅知识库解决“存在哪里”的问题
✅ 工作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
很多人用笔记软件,就是一股脑儿往里面丢信息。几年下来,笔记里全是“孤岛”——几百上千条内容,没有关联、没有整理、没有复用。这不是知识太少,而是缺了一套让知识流动的工作流。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让信息流动、让思考落地、让产出稳定的系统。

从踩坑到破局:我试过的那些工具

最早,我用 Word、记事本记一切。但信息一多就傻眼了:
✅记录麻烦,灵感来了想记,新建文档的功夫可能就忘了
✅不好管理,搜索更是难上加难,电脑里藏着一堆永远不会再打开的 Word 文档
后来换了第二代笔记软件,有了网页剪藏、文件夹管理、标签和搜索功能,采集信息方便多了。但新问题又来了:
几百个标签、几十个相似的文件夹,搜个关键词能跳出上百条笔记,整理起来头都大了。
三年前,我一边上班处理行政事务,一边运营自媒体,晚上还要准备素材、写脚本。光是整理素材就够崩溃的——我迫切需要一个能“帮我厘清思路”的工具,而不是又一个堆信息的“垃圾场”。
还好,我遇到了第三代笔记工具——Obsidian。

Obsidian 凭什么不一样 ?

Obsidian 的特别,不只是双链、搜索、插件这些功能,更在于它带来的“方法论转变”。
它不是简单的记事本,而是能完成“输入→关联→表达”闭环的系统——说白了,它不是用来“存东西”的,是用来“盘活知识、产生新内容”的。
和其他工具比,它的优势很明显:
✅完全本地存储:笔记存在自己电脑里,数据安全不依赖网络,随时能看、能改
✅跨平台操作:Windows、macOS、Linux 都能用,多设备同步无压力
✅支持离线操作:没网也能正常记笔记、理思路
✅双向链接超灵活:核心功能!能轻松把不同笔记、知识点连起来,形成网状结构,方便思考和引用
✅插件生态开放:海量插件可按需安装,能自定义功能,满足复杂工作流需求
✅能和 AI 搭班子:插件市场有超多 AI 工具,既能直接处理笔记,还能把笔记“喂”给 AI 模型,搭起自己的专属知识库
靠着 Obsidian,我才能在上班间隙随手攒素材,消化后变成视频、公众号文章,积累了 20 多万粉丝,真正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曲线”。

这本书,教你不止于 “用工具”

但再先进的软件,没有“处理信息的流程”,笔记永远是孤岛。
所以这本《上头Obsidian:手把手教你用AI做好知识管理》不只是教你用 Obsidian,更要讲透背后的“处理逻辑”:
📌 第 1-2 章:从 0 到 1 认识 Obsidian
从下载安装、基础配置,到插件怎么选、怎么用。尤其当配置好 AI 和 DeepSeek 后,它会变成一个能“主动帮你整理、总结、提炼”的知识系统。
📌 第 3 章:实战!Obsidian+AI 能做什么
用案例告诉你:
怎么写“结构化思考”的日记
怎么把读书笔记从“摘抄”变成“观点提炼”
怎么收集网页、论文、视频、播客里的知识
AI 到底能省多少时间?是单纯的写作工具,还是真能帮你思考?一步步带你验证。
📌 第 4 章:搭一个“为你服务”的知识库
用我实战打磨的“GAP 三层笔记法”,拆解知识管理:
碎片怎么收集、怎么存?
零散内容怎么归到主题、找关联?
笔记怎么变成能拿出手的作品?
让杂乱的记录,真正变成“有用的知识”。
📌 第 5 章:建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工作流
告诉你每一步该做什么、需要哪些模板、怎么用模板降低操作成本。拆成小步骤 + 配案例,照着做就能让系统跑起来。
AI 时代,拼的是“独特认知”
现在 AI 能帮人轻松写文章、做汇报、出图表——它把所有人的“知识下限”拉平了,会用工具就能及格。
但真正能拉开差距的,不是“知道多少表面知识”,而是“能不能攒出自己的见解、做出独特的内容、形成专属知识网络”。
你的视角、你的洞察、你的表达,这些是 AI 替代不了的。
记住:“大脑是用来思考创意的,不是用来存任务的。”
人类大脑天生擅长思考和创造,不擅长记忆、存储、检索。在信息爆炸的 AI 时代,想保持高质量思考,就得让工具接管那些琐碎、重复的活儿。
知识库帮你“减负”,存好有用的内容;工作流让知识“流动”,自动分拣出你需要的洞察。
搭好这套系统,你才能腾出大脑空间,专注做最有价值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
跟上脚步,一起上手 Obsidian,打造你的知识库和工作流吧!

读者评论

相关博文

  • 社区使用反馈专区

    陈晓猛 2016-10-04

    尊敬的博文视点用户您好: 欢迎您访问本站,您在本站点访问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在本页留言,我们会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对网站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给您带来更好的访问体验! 同时,您被采纳的意见和建议,管理员也会赠送您相应的积分...

    陈晓猛 2016-10-04
    5816 753 3 7
  • 迎战“双12”!《Unity3D实战核心技术详解》独家预售开启!

    陈晓猛 2016-12-05

    时隔一周,让大家时刻挂念的《Unity3D实战核心技术详解》终于开放预售啦! 这本书不仅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学习欲望,并且与实际开发相结合,能够解决工作中真实遇到的问题。预售期间优惠多多,实在不容错过! Unity 3D实战核心技术详解 ...

    陈晓猛 2016-12-05
    3532 36 0 1
  • czk 2017-07-29
    6422 28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