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寻常的人物传记,而是一场正在改写人类未来的AI革命编年史。
从OpenAI创立时那份理想主义的初心,到ChatGPT引爆全球舆论与资本的临界时刻,再到震动世界的“罢免风波”与技术路线之争,本书以山姆·阿尔特曼的亲历与抉择为主线,揭示通用人工智能(AGI)浪潮背后的技术突破、商业暗战与伦理角力。
这是首度以长期深度追踪视角记录OpenAI成长历程的重磅作品。它不仅讲述了大模型如何从实验室的概念跃迁至亿万人生活的现实,更拆解出AI时代的核心法则:创业者如何在技术洪流中寻找立足之地?投资人怎样在混沌的风口上押中未来?社会与个人又该如何面对那台可能重塑规则的“智能机器”?
书中既有关于技术前沿的冷静剖析,也有商战棋局的暗涌玄机;既写创业者孤注一掷的抉择,也写人类在算法阴影下的伦理拷问。从技术伦理到资本博弈,从硅谷会议室到全球政策前线,每一页都折射出智能时代的阵痛与野心。
无论你是科技创业者、商业决策者,还是对AI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读懂AI如何重塑世界,找到与智能时代共生的价值密码。
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
美国经济学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曾任职于美联储系统,担任纽约联储银行高管,拥有超过20年的高级领导人经验。目前担任美国蒙茅斯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曾为包括《华尔街日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撰写经济与科技专栏。
金蓓蕾
财经作家、商业评论者及连续创业人。曾任香港《大公报》驻上海记者、《东方早报》驻纽约华尔街高级财经记者。畅销书《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的作者之一。
陈思进
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畅销书作家,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货币》学术顾问。曾任瑞士信贷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副总裁、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宏利金融财团资深顾问。著有《绝情华尔街》《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投资的逻辑》等书。
李家晔
资深图书策划人,财经专业编辑,编译作品有《看懂货币》《手持柴火的灭火人:美联储》《华尔街金融真相》等。
阿尔特曼——未来之门的开启者“她。”
2024 年 5 月 13 日,在 GPT-4o 正式发布前, OpenAI 首席执行官(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山姆·阿尔特曼在 X 平台(前身为 Twitter ,2023 年 更名为 X)发布了一条推文,全文只有一个字——“ Her ”( 她 ) 。
《她》 (Her) 是一部于 2013 年上映的科幻爱情类电影,由斯派克·琼斯 ( Spike Jonze)编剧、导演并制作。这部电影讲述孤独作家西奥多与人工智 能操作系统萨曼莎因意外而结缘的故事。萨曼莎的职责是满足西奥多的一切需 求。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西奥多越来越被萨曼莎的情感智能和幽默特质所吸 引,最终导致他开始质疑现代世界中爱与连接的本质。这部电影深刻探讨了人 类与技术互动的边界,揭示了亲密、孤独及技术介入时代下的情感连接主题。
因此,这条推文被解读为,阿尔特曼在暗示科幻电影《她》中描绘的机器 人与人类交互的科幻情景已进入现实生活。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和人类的界 限进一步消融。回溯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正式发布了聊天机器人 ChatGPT。这款软件在两个月内吸引了 1 亿个用户,成为科技史上最成功的产 品之一。无论是对业界还是对用户来说,它的影响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网景浏 览器( Netscape Brower)和苹果 iPhone 的诞生。作为 ChatGPT 的背后推手—— OpenAI 的 CEO 山姆·阿尔特曼也因此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物”。
过去几十年里,科技史上涌现出多位引领革命的标志性人物,改变了我 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尔·盖茨象征软件革命,史蒂夫·乔布斯引领个人电脑 和移动设备革命,马克·扎克伯格则成为社交媒体革命的代言人。现在,轮到山姆·阿尔特曼了,他是一个“大满贯”式的革命者。他最为瞩目的角色是 OpenAI 的 CEO 、AI 代言人、 ChatGPT 创建者,他正引领着一场以我们无法想 象的方式彻底改变工作和生活的技术革命。
在公众视野中,阿尔特曼总是以标志性的灰色针织衫、蓝色牛仔裤和白色 运动鞋亮相,发型和大多数技术人员一样平淡低调。这身典型的为了追求效率 而去时尚化的简约装扮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恰似“苹果教父”乔布斯一样,
阿尔特曼也偏爱灰色。灰色介于白色和黑色中间,属于无彩色系,即没有鲜艳 的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这个颜色传递出的情绪很少,恰似其神秘莫测的形 象。如果你曾长时间地听过他的演讲或访谈, 一定不难感觉出他是位“打太极” 的高手,语气诚恳却措辞模糊,似乎“永远有所保留”。
越神秘、越让人看不透,便越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外界对阿尔特曼有各 种各样的揣测,人们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探寻他的真实想法。例如,他发帖时从 不将首字母或专有名词大写,所以网友纷纷猜测阿尔特曼电脑的 Shift 键坏了, 也有人就此总结出他意图向世人展示自己是个“不守规矩、我行我素”的人。 对此,阿尔特曼颇感困惑: “为什么总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根本没想那么多。 因为我自从十几岁上网聊天开始就没有使用大写字母的习惯。非正式场合中, 这实属寻常。”
科技界素来对领袖人物抱有特殊情结,投资者不仅投资于他们认可的理 念,也投资于他们信任的领导人物。在“创始人友好”的科技生态系统中, 领导者往往会在他们公司掌舵多年——比如马克·扎克伯格, 自从 Meta(原 Facebook 。2021 年,该公司更名为 Meta,社交应用平台 Facebook 为其旗 下产品)成立以来一直担任 CEO,或者杰夫·贝索斯,作为亚马逊的 CEO 执掌 了近 30 年。通过这种方式,创始人的故事和公司的故事紧密交织在一起,也 成为其品牌的代名词。
作为 AI 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山姆·阿尔特曼如何看待自己?面对“AI 领袖”的定位,他认为自己适合吗?我们可以信任由他来掌管人类未来 的钥匙吗?
阿尔特曼鲜少关注媒体报道与外界评价。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作为一名技 术人员,他“相当聪明”但“绝非天才”,他具有伊卡洛斯式冒险精神 1 和一 些特立独行的品质。其自我剖析呈现四大特质:第一,拥有“绝对妄想级别的 自信”;第二,对“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长期轨迹”有着先知般的把握;第 三,作为犹太人,兼具乐观主义与危机意识;第四,在评估风险方面非常出色, 不会被外界所干扰。
这位向来雄心勃勃、不愿认输的革新者,却对自己在 AI 领域的崛起显得 异常低调: “我如今领导着若干重大技术项目,很难想象这会发生在一个有着 尴尬童年的中西部犹太人身上。”阿尔特曼曾在其博客文章、播客节目和公开 演讲中坦率表达过对自己的评价——人们对他作为 AI 领袖应感到满意但不必 过于乐观。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人口统计学上来说,他都不是特别适合这个 角色。“可能有某个人更享受这个角色, 更具人格魅力”,他承认自己与大多 数人的生活现实相当脱节,有时也显得缺乏敏感性。
2015 年,也就是 OpenAI 成立的那年,阿尔特曼应《纽约时报》之邀在 周末专栏中推荐一本他喜欢的书, 他选择了《美国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 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自此,人们总是把阿尔特曼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 默相提并论。除了两人生日的日期相同, 他们还同样掌握着改变人类命运的“武 器”。大众在期待这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的同时,也对 AI 未来发展的不确定 性和潜在的危险表现出不安,阿尔特曼努力安抚公众的情绪,也表示会尽力减 缓这场革命的进程(尽管看上去他比谁都更想加快这场进程) 。他建议人们接 受一个事实:未来将会非常不同,并且应该可能会变得更加美好。
1985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员里克·布里格斯在《人工智能》杂志 上撰文提出,应当教授机器人梵语。他认为,梵语结构严谨,其基于规则的语 法为计算机语言的符号逻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自然类比。他建议,梵语能够以 计算机可理解的方式表示人类知识。在 2023 年的 Wisdom 2.0 大会上,阿尔 特曼关于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愿景——基于他所开发的 AI 的共享语言能力—— 超越了布里格斯当时的空想,进入了科幻领域。他以电影《星球大战》中著名 的机器人助手 C-3PO 为例,指出这种存在将全面普及。
“我认为,我们将迈向一个不仅有人类智能,还有其他形式智能的世界。 我认为 AI 将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它与人类智能不同, 也与人类的其他特质有别, 但它将以某种方式共同提升我们所有人。”阿尔特曼表示, “即使我们尽可能 放慢这一进程,即使明天就设立监管机构,它仍将在社会层面上相对迅速地发 生……人们应该对此有所担忧。”
阿尔特曼对于 ChatGPT 引领的这场革命是这样总结的:“我时常思考, 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技术革命,还是社会革命?显然,这二者都是,正如所有技 术革命一样。”
“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随心所欲地改变这个世界—— 大多数人甚至未曾尝试。”阿尔特曼在他的博客中写道, “最成功的创始人并 非为了创办公司而行动。他们的使命是创造某种更接近于宗教的事物,而在某 个时候,创办一家公司是最便捷的途径。”显然,今天看来,对于阿尔特曼来 说,那个更接近于宗教的事物,就是 AGI——通用人工智能。作为一名雄心勃勃、 充满权力意志的战略家、企业家,阿尔特曼的未来版图远不止 ChatGPT 所代 表的人工智能。从无限能源、人类延寿到货币系统, 这些领域犹如一块块拼图, 代表着实现了 AGI 以后的人类世界可能所需要的一切。随着更多项目获得突破 并走向公众视野,阿尔特曼所勾勒的未来世界拼图的全貌似乎正在慢慢展现。
理查德 · 罗伯茨 金蓓蕾 2025 年 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