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点,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400热线依然响个不停。2022年,这条热线共接入8.1万次咨询,却有超过一半的电话无法接通——47%的接通率背后,是员工日益增长的投诉和业务部门的不满。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管们正面对另一个困境:当被问及“组织人效瓶颈在哪里”“人才梯队是否支撑战略”时,只能依靠经验模糊判断。数据散落在十几个系统中,一份人才分析报告需要跨部门协调数周。
这是许多大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中遭遇的真实困境:旧系统跟不上新需求,数据沉睡,价值难以释放。而蒙牛用两个创新项目给出了破局答案。
面对47%的电话弃呼率,蒙牛没有简单增加客服人数,而是启动了一场服务模式的底层重构,通过知识体系再造和AI深度赋能,获取了令人震惊的结果。
(1)知识体系再造,如建立跨部门(HR/财务/IT)统一知识分类树,并构建关键词问答库、多参数知识库、近义词词库,还让业务部门自主管理专属知识库,打破信息孤岛,使全集团上下数据打通。
(2)AI深度赋能,通过AI的自然语言交互系统理解员工口语化提问,然后自主学习引擎自动解析制度文档生成Q&A,最终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覆盖了全时段用户需求,不仅有效提升了效率,还获得了如下更好的结果:
响应时间从人工20秒→机器1.48秒(大幅节省时间)
咨询解决率提升至78%(提升了用户忠诚度)
节约2个全职人力投入新业务(降低了成本)
放弃排队率下降40%(避免用户的进一步投诉)。
当多数企业还在用Excel做人力统计时,蒙牛已构建起战略级人才分析体系——BEST模型(见下图)。
Born to Excel(文化要强):文化影响力
Energetic to Strive(机制激活):机制牵引力
Speedy & Innovative(组织敏捷):组织竞争力
Thrived in Talents(人才厚积):人才驱动力
这个四维模型如同HR的“经营仪表盘”(见下图),说明如下。
组织竞争力看板:实时监控人效管理费率、人工成本回报率
人才驱动力地图:透视人才密度、梯队健康度
机制牵引力仪表:跟踪绩效有效性、薪酬渗透率
文化影响力雷达:测量员工认同度、践行度
在蒙牛某事业部,该模型曾精准预警关键岗位断层风险:数据分析显示储备干部流失率异常上升,经溯源发现是轮岗机制失效。及时干预后,关键岗位填补周期缩短60%。
这些转型背后,是蒙牛对数字化人才结构的重塑。书中揭示了一个关键痛点:业务部门与技术团队彼此难以理解,就像“讲不同语言的部落”。
蒙牛的解决方案是培养“桥梁型人才”——既能解读业务痛点,又能翻译技术逻辑的“转译官”。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交叉实战:HR参与低代码开发,IT人员轮岗业务线,互相加交叉学习。
工作坊机制:每月举办数字化沙盘推演,进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产品体验官:邀请员工参与系统设计,避免产品经理空想。
双轨晋升制:技术/业务双向发展通道,提升组织力量。
正是这些既懂薪酬设计又会Python分析,既能优化招聘流程又能配置系统的复合型人才,让智能客服的知识库搭建周期缩短50%,让BEST模型与业务战略精准咬合。
为什么你需要它?
《数字蝶变:人力资源数字化标杆实践》一书,是蒙牛集团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峰与数字化专家赵兴峰联袂首次系统披露了从工具应用到战略赋能的完整路径,具有以下价值。
尊敬的博文视点用户您好: 欢迎您访问本站,您在本站点访问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在本页留言,我们会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对网站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给您带来更好的访问体验! 同时,您被采纳的意见和建议,管理员也会赠送您相应的积分...
时隔一周,让大家时刻挂念的《Unity3D实战核心技术详解》终于开放预售啦! 这本书不仅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学习欲望,并且与实际开发相结合,能够解决工作中真实遇到的问题。预售期间优惠多多,实在不容错过! Unity 3D实战核心技术详解 ...
如题 ...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