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背后:解密互联网金融
  • 推荐0
  • 收藏0
  • 浏览341

盛宴背后:解密互联网金融

谭磊 (作者) 

  • 书  号:978-7-121-23969-4
  • 出版日期:2014-09-01
  • 页  数:424
  • 开  本:16(165*240)
  • 出版状态:上市销售
  • 维护人:张春雨
本书由一线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执笔,通过新鲜披露和深入剖析两个最具活力行业结合后催生的种种奇迹,让读者可借内行视角更清晰、透彻地观察这一新兴业态,既可管窥细节,又能掌握大势,最终实现以业者或理财者的角色从容投身其中。《盛宴背后——解密互联网金融》详细介绍金融互联网化的最新商业模式与未来趋势,及其特征、原理、风险,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背景故事;同时探讨数据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大众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理财等。 本书以互联网金融利益相关者的多重视角对其解读,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既可帮助互联网或金融行业者理清思路,全面把握发展动态与潜在机会,也完全可以做为大众一次性全面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休闲科普大餐。




本书由微软Money项目经理、美林证券经纪人、支付宝BD总监及海归金融业者共同完成,里面既有不为人知的内幕,也有基于规律的理性分析,更有直指实操的理财指南,非常适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广大理财观望者阅读。
推荐序 正在浮现的未来
借着端午长假的时间读完了谭磊、宋海旭团队的大作《盛宴背后——解密互联网金融》。我和谭磊结识于二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创意的敏锐、宽阔的思路和高效的行动。文如其人,这本书中作者们文思轻灵,内容覆盖面广,所用案例跨越古今中外,讨论的议题几乎囊括当前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的所有热点,从经营模式,到数据运用,再到在未来一年必然会推进的针对此新兴业态监管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团队的写作也体现出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特性。在一个新版本中,往往会看到对过去一两周内行业内新的言论、思考的引用和评述。
2013 年作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基本已成定论。互联网金融能在今天的中国成为热点,首先是因为当前经济、行业和监管的大背景,这里不多赘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一个超出互联网或金融行业本身的“现象”。大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越来越使其具有影响未来的社会意义。也许因为这个“现象”,中国的金融行业能够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有特色,甚至相比较欧美成熟市场更有效率的演化路径。也使得中国金融消费者能够更多、更有效地从一个更加透明、公平的金融体系中得益。这个愿景,让我们这些有幸参与这个行业乃至社会实验的从业人员既感到兴奋,也或多或少地感到压力。
作者们希望把《盛宴背后——解密互联网金融》写得有趣、有料、有见地,让更多的人对行业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能建设性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确实,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和部分涉及技术层面的概念讲得如此鲜活有趣的角度来看,作者们的努力是颇有成效的。书中把不少重要的理念讲得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关心这个行业的大众读者,也能为考虑进入金融行业的学生们提供一份非常轻松、接地气的阅读体验。哪怕是对于部分行业中人,本书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具体工作中尚未触及到的领域。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实践者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向大众阐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整体上还处于一个朦胧的概念阶段,远未到一言定天下的时候。此时,一千个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观察和判断也许能产生一千零一个版本,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使然。我们也尚未建立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语言体系和逻辑框架,让大家能够抛开自己的立场,对同一个现象进行客观、严谨的思考和评判。既然刚过“元年”,这个新的业态存在的形式和结构,还需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还需要随着无形之手的摆动而调整。
正因为如此,感谢作者们的信任,邀请我为这本书作序。读书的过程也让笔者借机对过去一年里的精彩和乱象,经历和思考做一番阶段性回顾。我作为一个依然在探索中的从业者,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书中相关议题的几点思考。
1.连接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其实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一个特例。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技和金融的有效匹配、相互成就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它们匹配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国在世界领域话语权兴衰的先行指数。众所周知,当今仍然把持着全球最强大经济发动机的美国,恰恰拥有着并聚集着全球最多资本狂人的华尔街,和聚集着全球最多科技企业和创业天才的硅谷。相比其他科技,金融和互联网技术有着更加天然的耦合性。两者的共同特性是连接、互动:互联网使人、物和信息彼此之间的连接和互动走向史无前例的高度,而金融则滋生于一个连接、互动的大环境。
回顾历史,很多重大的科技突破,即使促成连接不是初衷,也会成为结果。印刷术造成了人和信息更大程度上的连接;航海、铁路、航空技术的发展凑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电的应用和与其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电话、电报、电网也是从根本上促进了连接;互联网技术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这里包含正在崛起的物联网技术——将连接日益推向了极致。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随时在线,实时互动。
金融以“金”为载体,但核心是“融”:融通、兑换、结算。“融”的前提是连接。回顾金融史,很容易发现金融的发展和当时促成连接的技术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航海技术的发展就催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金融强国:荷兰。在荷兰之前的海上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始作俑者。他们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发现了新大陆,从中获取了大量资源。但落后的经济结构和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意识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最终是有“金”而无“融”,在国土远小但意识超前的荷兰人面前失去了先机。虽然建立全世界最早银行的殊荣属于意大利,但荷兰人经过一系列商业和法律机制的创新,让银行的信用功能登上历史舞台。通过阿姆斯特丹银行首创的“银行票据”,荷兰成了全欧洲货币的聚集地。随后,荷兰人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具有现代特征的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对连接要道的把控,是大国之间博弈的重点,亦是大国兴衰的风向标。对航海线路——17 世纪的互联网——的争夺,也是决定国家地位的核心。荷兰取之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霸主地位近一个世纪,而后正是因为海上通道的失去,让位于后起的英国。而美国的崛起,虽然伴随着更加复杂的外部因素,也是与更加先进的连接同步:从19 世纪末期的铁路,到20 初期的电网、电话、互联网……技术拓展连接,本质上是在拓展商业和金融体系的边界、参
与者和受益者。
伴随着百年兴衰,连接的步伐仍然一路向前:网络越来越密,速度越来越快,被连接的颗粒度越来越小。智能手机是我们每一个人7×24 小时成为互联网结点的开始,随着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普及,这种嵌入的程度将会越来越深。连接促成商业,商业激发金融。我们相信,互联网必将延续这个趋势,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应用场景融入到商业和金融体系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互联网金融”会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当一切金融活动皆在互联网环境中发生时,这个形容词就可以被安全地免去了。
2.未来的金融生态与监管变革
如果说,2013 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 年则很可能会以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记入中国商业史。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已成趋势。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尝试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赋能金融产品,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门槛。这些实践也许能把我们推向2013 年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勾画的愿景:借助技术安排可以为公众利益重塑金融业,打破金融的精英权力结构,促进金融的民主化和普惠,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在“互联网金融”概念中,金融的功能属性、风险属性和契约精神没有改变,但相比传统金融已呈现一些本质上的差异,诸如加速货币去纸化、促进金融服务碎片化、推动金融系统去中心化等。此外,就像生态系统一样,互联网金融具有蜕变性(突破固有形态或边界后产生新物种)、多样性(业务模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差异)、进化性(迭代演变速度大大加快)等特征。以此趋势,金融生态系统必然会从一个相对区隔的、静态的、模块化的工业时代,迈向一个融合的、动态的、分子化的数据时代。在转型初期,更多的崭新物种将会诞生,物种进化速度不断加快,生存和竞争的法则也将发生改变。在可预期的转变中,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做到既把握好风险防范底线,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各方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和紧迫挑战。
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的演化,行业自我生长、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此,数据不仅是金融运营机构的核心资产,也将越来越成为金融监管者的核心资产,并重构监管逻辑和监管机制。有鉴于此,目前以“产品逻辑+机构逻辑+分业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模式,迫切需要作出调整。监管机构需要与行业组织、互联网金融企业、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一道,构建一个良性监管机制。我们建议监管机构采取“园丁式监管”模式,以“包容性”和“底线思维”来防范风险、以“自然选择”来促进效率
提升、以“适时修剪”来规范行业运作,逐步过渡到“大数据监管”模式。
“大数据监管”的理念,则是指通过动态、实时、互动的方式,围绕数据的生成、传输和使用等环节,通过金融大数据对金融系统内的行为和其潜在风险进行系统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监管。尽管“大数据监管”是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我们相信,这个远期目标必须在“园丁式监管”的培育下,等整个行业满足两个必要条件时,才可能实现。其一,是监管的分布化和动态化。以属地、业务、机构等为导向的监管将会逐渐弱化,更多去监管针对数据及数据背后所代表的行为。其二,是监管的协同化。金融行为越来越深地嵌入人们日常生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变化将促使金融业监管者与非金融业监管者之间增加跨界协同。以数据为纽带,监管者之间的交互将越来越频繁,监管框架和规则也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而且,大数据配之以有效的分析和呈现工具,不仅能让监管者迅速观察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更能让其预测到即将发生的风险和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样,监管者可以动态地配置监管资源。制度与创新的结合是一个有志于在世界范围内承担大国责任的国家持续发展的必要且充分条件。互联网金融也许提供了一个契机,但对于从业者、监管者、消费者而言,如何成功地捕捉这个契机,仍然任重而道远。无论我们最终在哪种制度下达成共识,我们都希望它能有对简单普世的商业逻辑的尊重、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遵守,和对符合人性的商业道德的敬畏。
这里,我们不追求完美,只追求进步——有序地推进变革。
结论:
趋势已在,未来已来——尽管它无法像这本即将出版的书一样工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会碎片化地存在于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微小的变革中。对于每一个希望在变化中掌握先机的人,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坚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观察,而后以严谨的态度去讨论和总结,在静止处预见潮流,在混沌中发现秩序。
谨以此序,对作者们表示祝贺。
舒 明
阿里巴巴小微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
自序 从Microsoft Money 说起
当有些同学听说我在写“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打趣我,说我是“什么概念热就写什么”。其实不然,我与互联网金融是很有渊源的,而且也一直都有互联网金融的情结。1995 年进微软,2008 年和Bill Gates 同一天离开,我在微软经历过好几个部门, 不过令我最难忘的是我在MicrosoftMoney 的那些年。这是一支极其团结,极其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当年有最强的研发(邹松、陈众),最好最认真的测试(Brian Armstrong,邹利亚),最懂用户体验的程序经理(PaulCutsinger,RobRugge),最懂市场的产品经理(AnneQuaranta,Chris Jolley)和最懂金融的编辑(JonMarkman)。我们和银行合作,制定开放金融交换接口标准OFX1.0 和OFX2.0;我们最早提出第三方支付;我们首先在电脑上成功实现各家银行之间的转账和第三方支付;我们最早在程序中实现自动资产配置和退休规划……当年我们团队还提出过微软投资(Microsoft Investment)和微软银行(Microsoft Bank)的概念,不过因为微软有严格的不跨界的规定,不愿意深入合作伙伴的市场(所有的银行都是大客户),此事未能向前推进。因此,以后可能会出现Google Bank,或者是Facebook Bank,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不会有Microsoft Bank。
自2012 年起,互联网金融开始了一波热潮,我很欣喜地看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种创新。当年我们曾经设想过的许多不同场景的故事在今天都成为了现实或者即将成为现实。不出意外,在五年之内,互联网将会取代传统方式,成为金融产品的主要渠道,而移动金融也会成为大家最为习惯的理财和支付方式。
Money Team 的老员工谭磊
@CarelessWhisper
前言 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2013 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中,支付宝的余额宝横空出世,到2013 年年底,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吸纳的资金就高达2500 亿RMB,而其背后的天弘基金更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基金一举跃进基金行业的第一梯队,其资金规模在2013 年的基金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差一点就超越了整个基金行业的龙头老大华夏基金。那么,我们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呢?这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无疑的答案。当互联网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时,金融行业必然是会和互联网连为一体的。就像电子商务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也只是现阶段的一个说法。当金融行业彻底与互联网接轨时,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也将不复存在。而目前,我们认为,凡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和渠道销售的金融产品及其相关的工具,都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
在今天,大家所泛指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了互联网理财、金融第三方支付、P2P 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网站、虚拟货币等。当年我们在微软曾经为金融领域设想过的许多不同的场景,在今天都成为了现实,或者即将成为现实。金融确实是一个很严谨的话题,不过在本书中我们尽量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讲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如果在书中哪个部分不够精准,或者我们的解读有失偏颇,请务必不吝赐教。
在此,对书中的问答环节中出现的人物做下简单介绍:
􀁹 Raymond:谭磊,前微软金融事业部Money 产品的项目经理和研发负责人。
􀁹 Hellen:宋海旭,目前在跨界混搭中折腾,开始时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姑娘,转行去通信行业工作,在硅谷时用芯片智能控制电梯,在投资B2B 电商失败后,进入美林证券,从此折腾在国内外金融市场。
􀁹 小韩:韩冬,从德国留学8 年归来的勤奋好学的孩子,专攻于研发和数据分析领域。
􀁹 老吴:吴晨刚,前支付宝商业拓展总监,在支付宝达到今天这个规模的历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我们特别感谢韩冬同学为本书的很多章节查找资料和数据,没有他的辛苦工作,本书是不可能以很高的效率完稿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信中利集团刘朝晨同学的建议,以及由鲍佳和张家辉同学制作的插图,在此一并谢过。我们认为,了解互联网金融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风险和数据,本书中的各个概念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两个点展开的,而其实风险的判断在很多时候也要基于数据。所以,互联网金融,要用数据说话。
大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案例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可能有的读者会发出疑问:“难道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就没有创新模式吗?”的确有一些,比如支付宝的余宝。但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乃至互联网领域的大部分创新都属于“微创新”。要想真正了解这些模式背后的原理,就必须找到这些产品的起源,从本原开始讲。
市面上讲述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的书已经有不少了,我们这本书更多想做的不是新闻和概念的堆砌,而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解密,也就是告诉大家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些产品到底是什么,其前景如何。我们希望这本书就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故事会”。其中有些事情可能是鲜为人知的,也有一些是在业内耳熟能详但圈外人不一定知道的。如果你想要了解互联网金融,翻开本书,我相信你不会失望。
谭磊 Raymond
@CarelessWhisper
引言 当理想可以融入历史潮流
在2013 年之前,我并没有把当时网络上“炒作”的互联网金融当回事儿,没有感受到互联网这个平台对于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当时仍然抱着对金融行业原有的态度:做金融需要依靠人脉网络、平台、专业,需要把握时间差、地域差、价格差等因素才能成功,外人难以真正进入金融的核心。在2013 年9 月份,我第一次深入接触了了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数据类互联网金融企业,自此,被互联网金融所深深打动。大家都知道,在传统金融行业里仅仅依托于“推销”是无法真正推进业务的,别人为什么请你去做FA?靠的不是你有新颖的卖点,也不是你自我宣传得多么好。比如很多企业选择我们作为FA,有三点原因:① 9 年的业务积累,有自己的网络;② 拥有一支由专业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组成的团队;③“know how”。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席卷而来的浪潮,目前整个金融行业可
以划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传统金融机构,第二类就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它又分为两类——一种是靠数据驱动的企业,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取大量的客户数据,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企业;另一类是靠营销,依托宣传、团购等模式走向小微端,目前各路人马基本聚集于此。作为在金融行业沉浮二十几年的老兵,在思考应当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时候,我们深入分析了在过去的200 多年里,从荷兰首次发行债券,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和金融中心,再到美国主导全世界的金融体系,这整个近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在19 世纪,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英、法等国战后美元占据世界货币的主导地位,英、日等国经济实力恢复,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则长期滞后。
2.第二阶段。二战后美元占据世界货币的主导地位,英、日等国经济实力恢复,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则长期滞后。
3.第三阶段。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带动了电子消费品行业,同时亚洲市场也逐渐兴起,带动了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这期间以日本的发展最为迅速,在1975~1995 这20 年间,日本号称“买遍全球”。在历史上,日本用“飞机+大炮”没有能够征服世界,但是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差点用另一种方式征服了全球。
4.第四阶段。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经济复苏,并开始高速地发展,逐渐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在经济方面提升到了一定的地位。“中国制造”卖到了全球,中国凭Made in China 跻身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这阶段中国在高成本、低利润的发展模式下积累了一些家底,但是后来还都借给了美国。
在90 年代到现在,我们经历了PC 互联网时代,开始是中国台湾代工市场抢占了美国、日本消费品市场,后来整个中国的代工企业有了订单,掌握了由PC 端延伸的各类技术,世界上更多的人由此知道了China,到现在,全球的iPhone 大多由中国来加工组装。中国利用制造业+代工+山寨科技击败了日本,挤破了美国硅谷科技的泡沫,经济发展成功转型,同时逐渐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5.第五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是比较规律的,但是中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走过的各个阶段,中国直接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这又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即将面对的还有如何进入移动金融的时代。之前的金融机构,如各银行,忽略了市场上新兴的需求,被P2P 等互联网金融公司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么,金融行业的下一波浪潮在哪里?
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思考了两个问题:
(1)金融服务的本质是什么?
(2)互联网带来的本质变化是什么?
我们认为,金融服务的本质在于能够实现更优良的资源配置,而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变成了平的。强调“人人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渗透到了金融领域,同时互联网又是打通海内外的良好通道,所以我们成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会
做以下两件事情:
(1) 为中国企业提供世界各国的优质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
(2)把中国快速崛起而带来的投资机会分享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以上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作为一个金融行业老兵的理想。
融恩资本董事长 宋海旭
@宋海旭hellen

目录

目录 阅读
第1章 希望之春,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
第2章 最好的时代,互联网金融的机遇
第3章 最坏的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第4章 数据驱动,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第5章 数据为王,信用和征信
第6章 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第7章 P2P 的理想与现实
第8章 比特币和各种新生的互联网货币
第9章 金融与移动互联网
第10章 互联网金融和网络安全
第11章 再探余额宝和理财通
第12章 用互联网产品理财
第13章 把股市变成真正的投资渠道
第14章 互联网金融和网络营销
第15章 对互联网金融近期的预测

读者评论

电子书版本

  • PDF

图书类别

相关图书

B站运营大揭秘:百万Up主真想教会你的创作笔记

本书由B站的三位百万级Up主(GenJi是真想教会你、鱼C-小甲鱼、阿Test正经比比)联合打造,为读者提供了B站独家运营秘籍。 全书总计8章。第1章重点讲解...

 

手机摄影从实战到精通

追风 (作者)

这是一本非常好用的手机摄影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手机摄影从实战到精通的方方面面,使读者通过手机能轻松地拍摄出高质量的视频。 全书总计7章。 第1章讲解对...

 

互联网大厂晋升指南:从P5到P9的升级攻略

李运华 (作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套系统的晋升方法论,涵盖“理解晋升→准备晋升→参与晋升→获得晋升”这条完整的晋升链条,深入剖析了晋升背后的规则、“潜规则”、技巧和套路,帮助读者...

¥118.00

架构演变实战:从单体到微服务再到中台

潘志伟 (作者)

本书从搭建单体架构遇到的瓶颈开始,通过真实案例介绍从单体架构转型为微服务架构及中台架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具体解决方法。全书共计9章,前3章以案例和原理为基...

 

Offer来了:Java面试核心知识点精讲(第2版)

王磊 (作者)

本书讲解Java面试中常被问及的核心知识点,涉及Java基础、Java并发编程、JVM、Java高并发网络编程、Spring基础、Netflix的原理及应用、S...

 

期货交易——日内投机常用技巧与实战

李俊峰 (作者)

本书主要讲解日内投机交易的各种常用技巧。第1章讲解日内投机操作的基础知识,让投资者详细地了解日内投机交易的特点、流程、风险性等。第2章讲解如何确定交易方向,以及...

¥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