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思维方式理论、工具、经验和方法技巧,本书将这些“宝藏”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将产品思维拆解为多种思维模式,包括用户思维、竞争思维、本质思维、系统思维等,穿插在书中讲述它们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落地应用。本书不仅涉及产品构建的历史、理念、方法、管理路径,还配有大量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一线实际操作、生活经验和历史经典,让读者可以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快速打造和运营工作、生活上的产品。
从产品需求挖掘、方案制定到规划发展,系统化讲述产品思维
李超
“十五学社”联合创始人,杭州石午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10年资深产品专家,行业经验丰富,涉猎广泛,包括社交软件、企业协同工具、客服系统、音乐产品、云服务、教育、支付系统等。主导开发过网易云信等15个产品,先后获得产品方面各项专利12项。在行业内各大论坛作为分享嘉宾并获得一致好评。
陈志昊
“十五学社”联合创始人,浙大总裁班特聘讲师,先后兼任十余家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商学院院长,百余家上市公司培训导师。对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有深入研究,主要涉及行业包括房产、家装、金融、汽车、互联网等。
前 言
我没什么必胜的绝招,但却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做产品经理久了,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思考“该如何思考”。
从2011年开始,产品经理这一岗位在国内一些头部公司活跃起来,这一年也是我加入网易的第一年,直至今天,我依旧奋战在产品经理的岗位上。
作为产品经理,我拥有丰富的经验。有一位同事打趣说:“你在网易这么多年,跨了四个一级部门,做了20款左右的产品,如果你算第二名,还不知道有没有第一名。”的确,无论是to B还是to C的产品,我都做了不少。对于大多数的内部调动,我都不是主动去找机会,而是“被安排”去做新的项目,或者是被某部门的领导看上,“被邀约”。当然,有时候也有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我不是在每一个行业都能被称为专家,但作为一个专业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的方法论上我还是非常专业的。在面对一些陌生的问题时,我总能做到先思考“该如何思考”,然后再动手行动。
在做产品经理的前两年,我并没有这样的觉悟。那时我更希望“被认可”,而不是把产品做成功。所以我加班很多,做大量的工作,努力把文档做得细致、美观。直到有机会和更多优秀的产品经理对话,我才发现,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最大的魅力是展现强大的思考力,提出的方案让人有“安全感”,让人愿意与你一起奋斗。
可是,要形成强大的思考力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倘若一件事情有五个关键点,你可以想到三个,那么该做怎样的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想到四个,甚至五个关键点呢?
魅力十足的产品经理都有一种更加前置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很多产品经理都做过账号系统,但在我认识的人中,我只听其中一个人讲过“三户体系”(即客户、用户和账户之间的关系)。
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壮”起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系统、成熟。这几乎是一次“顿悟”。从此,在做一件事之前,我开始让自己先等一等,但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限期。在“等一等”期间,我会思考这件事该如何做才会更好,或者理解这件事是什么意思,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正像在第11章中所讲到的“线索药丸”一样)。
后来“等一等”几乎成了我最爱做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学习、信息收集及思考。“等一等”几乎是最重要的环节,也因为这个环节,我才有机会和我的搭档完成这本书。
“迭代”是一种能力,它让我们过得更好。
自从我生下一对双胞胎兄弟,就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相信他们是你最好的产品。”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每次和孩子们在一起,我都会仔细地观察他们,认真地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得更好。
我想,答案是让他们自身拥有持续进步的能力,变得更好,正如我打造的产品一样。
前方的路是坎坷的。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化,这或许是它唯一不变的地方。但只要能够持续不断地迭代,我们就能找到一种舒适的生存方式。否则,“跟不上”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我们活得不自信。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不断变化的外界中自我更新、自我适应,事实上不少人还会选择固守己见。人人都想过得更好,但有些人不知道这需要变化,更不知道该怎么变化,这正是一种欠缺能力而导致的迷茫。
产品经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带领团队做产品迭代。渐渐地,“迭代”已经不是一件事情,而是随着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思维之中。比如,应该朝着什么方向、以什么为优先级、在什么样的时间点、用多少资源去迭代产品,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需要刻意的练习。
相信本书带给你的不仅是打造一款产品的方法,还是不断迭代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有益于产品经理的工作,还能将我们自己打造得更好,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毕竟,你也是产品!
李 超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