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四部分:1.介绍资产类别,包括应该如何定义、主要特性。2.传统的资产,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和现金。3.另类资产,包括房地产、大宗商品、私募和对冲基金。4.新投资方向,包括货币、基础设施、结构性融资,杠杆贷款,结构性产品,艺术、保险相关的证券等。对于每个资产类别,在相应章节提供了对应资产及其特征的描述,其历史表现,以及对于未来长期表现的展望。
通过详尽的历史数据、图表与风险事件向投资者展现了各类资产风险的收益特性!
译 者 序
2016年以来资产配置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经历2007年与2015年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后,投资者深刻意识到分散投资的重要性,在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首次超越普通投资者。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其中资产是投资标的,配置是投资策略。在2014年,我与另外几位译者翻译了《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该书主要介绍的是资产配置的投资策略。但是在资产配置之前必须熟悉各类资产的投资属性与风险,而我国市场证券化起步较晚,尚未有详尽的历史数据让我们熟知各类资产的投资属性与风险。
同时,由于我国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知识的匮乏,导致在选择产品时存在某些困难。为此,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the Investing Assets Handbook一书,我与另外几位译者将其翻译为中文版,通过详尽的历史数据、图表与风险事件向投资者展现了各类资产风险的收益特性:
? 传统资产类别:全球股票、固定收益品种和现金。
? 固定收益资产:政府债券、通货膨胀保值债券、公司债券、高收益债(垃圾债)、全球发达市场债券、新兴市场债务工具等(含可转债和优先股)。
? 另类投资:房地产、大宗商品、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
? 新另类投资:外汇、基础建设投资、结构性金融工具、杠杆贷款、结构性产品、另类Beta(聪明Beta)、波动性、艺术品、保险挂钩证券和林场投资。
最后,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领导与同事在此书引进与出版中的杰出工作,希望此书能为读者在资产配置工作中提供帮助。若有问题可以及时与我们联系,网址www.Ariszheng.com。
郑志勇
2016.10.13北京
前 言
决定投资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对未来的预测。只是,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具备洞悉未来的先见之明。因此,投资人必须准确了解投资收益的来源和可能结果的分布(风险),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在不确定的未来获得合理的业绩回报。
在我的第一本书——《资产配置投资实践》 中,我详细阐述了构建管理多资产组合的各种关键因素。书中介绍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自下而上的投资选择,以及资产组合的构建过程。
优质的多资产组合由一块块稳固的构件组合而成。所谓构件即各类单项资产类别——不仅包括股票,还有各类债券的组合、现金资产、另类投资品种,也包括不同市场的组合。多资产投资者需要了解各类资产类别、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潜在收益和风险特征,以及各类资产在多资产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是构建和管理多资产组合的必修课。
这本书研究的对象是多资产组合的构件——各类资产类别,希望向读者展现不同资产类别和投资品种的全貌。
本书的重点
本书深入研究各类资产类别,描述其主要特征。本书并不盲目追求大而全。若考察每一类资产类别的细枝末节,恐怕得写上好几本专著。本书向读者全面展示了投资各类资产类别所需的背景知识,以及获取更多相关信息的途径。
尽管不需要在每类资产领域都成为专家,但多资产投资者应对组合中的各类资产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投资效率。
关于我的第一本书
本书和我的第一本书《资产配置投资实践》相互补充,但两本书的体系是各自独立的。《资产配置投资实践》中讨论了理解和分析各类资产类别的相关主题,在本书中不再赘述。
比如,第一本书中讨论了如何考虑某些资产类别收益分配的不对称性,或采用估值方法平滑调整其报告期收益等技术(可用于房地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一些对冲基金策略)。这些技术问题对充分认识某些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相信两本书对多资产投资者都是有价值的。若投资者大体熟悉各类资产的主要特征,可以直接阅读我的第一本书。若投资者需要了解更多各资产类别的相关背景知识,可以选择本书。本书和《资产配置投资实践》全面综合了多资产投资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详细论述了各类资产类别,以及有关多资产组合投资的类型和技术问题。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资产类别的定义、单一资产类别的特征描述,以及各类资产在多资产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讨论传统资产类别:全球股票、固定收益证券、优先股和现金。投资者对这些资产最为熟知、研究最为深入,在各类投资组合中的应用也最广泛。此外,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和长期历史业绩也最为便利。相比而言,也更容易准确描述这些资产类别在组合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其预期收益、风险和与其他投资工具的相关性。
全球股票类别可以进一步分成发达市场股票、发展中市场股票、小市值股票和前沿市场股票。尽管各种子类别有其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但它们都是权益类资产,具备相同的法律结构和其他共性。
固定收益资产作为另一大类资产,其内部种类更为多样,不同证券的特性差异更大。固定收益资产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政府债券、通货膨胀保值债券、公司债券、高收益债(垃圾债)、全球发达市场债券、新兴市场债务工具等。在这个部分,我们还将考察两种混合型资产类别——可转债和优先股,它们同时具备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特性。
第三部分研究四类常见的另类投资品种——房地产、大宗商品、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过去二十多年来,这些资产类别已逐渐被投资者所认知和接受。尽管它们不如传统资产类别那样家喻户晓,但投资者已经在另类投资领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供利用。
一般而言,大多数投资组合中应用另类投资工具可进一步分散风险,扩展投资机会,进一步提高获得Alpha收益的可能。另类投资工具已经不再是投资界的新生事物。二十年前,当这些投资工具刚刚出现时,投资者对它们感到陌生,也极少在投资实践中使用它们。可是今天情况已大不相同。不管是考虑流动性还是价格因素,都没有理由排斥另类投资工具。可以说,另类投资工具今天已经不再“另类”。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对资产类别的研究进入“新兴另类投资”的领域。它们包括:外汇、基础设施、结构化金融产品、杠杆贷款、结构化产品、另类Beta(聪明Beta)、波动率、艺术品、保险连接证券和木材投资。过去十年来,得益于自身的发展成熟、参与方式多样化及投资者引入新投资品种,进一步降低组合风险的需求,这些投资品种声名鹊起。
相比前面几部分介绍的投资类别,投资者对这些新兴另类投资品相对陌生,因此它们目前尚未进入多资产投资者的投资视野中。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和历史业绩支撑,构造这些新品种的分析模型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挑战。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投资品确实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这部分对新兴另类投资领域的考察可能是本书最为精彩的章节。
本书每个章节独立成篇。若读者仅对另类投资感兴趣,可重点阅读相关章节的内容。
每一章对每类资产类别的论述按以下逻辑展开:资产类别的特性描述、历史表现、考察其长期业绩的分析模型、纳入投资组合的理由(该类别在多资产组合中的作用)、风险特征,以及投资参与方式等相关主题。另外,我们还将重点讨论一些对资产类别的未来表现有重大影响的长期投资主题和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