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与方法为主线,讲述了产品经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从一般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经理升级到AI+产品的产品经理应该思考的问题、应该具有的产品感知,以及在产品中嵌入AI时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图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在此大背景下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产品思维方式和产品策略;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如何搭建产品知识体系,如何运用产品策略及产品工具;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如何掌握好产品运营技能;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产品经理如何将大数据、场景思维、人工智能融入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起点学院力荐。 全面讲述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体系。 全方位指导产品经理把握AI时代的产品机遇。
连诗路,毕业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社区文章阅读量超过390000。前阿里巴巴需求挖掘产品经理,具有丰富的高并发系统设计、大数据挖掘经验。曾为多家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企业和投资者担任产品顾问,策划过多款软件和硬件产品。
多位朋友曾问笔者坚持做产品经理的内心支撑力是什么这时,笔者一般会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我要做出像影子一样的产品,只要有光明的地方就有我做的产品!”
笔者在工作中面试过、带领过数百位产品经理,真切地感受到产品经理希望能有一本书汇总、分析打磨产品的方法论,同时介绍打造爆款产品的经过,讲解探索产品需求的经验,剖析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该怎么做、做什么。因此,作者自不量力地编写了这本书,希望能让更多从事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工作的互联网从业者,以及对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感知产品经理最“奇特”的、创造产品新价值的方法。
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
产品经理是怎么来的?产品经理最终走向哪里?产品经理做产品时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产品设计时的策略是什么?笔者根据职业经历和业内所见对上述内容分别进行了提炼分析,深切感受到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因为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产品新价值的创造。
本书首先从产品价值的角度讲述了产品经理这个新物种的特征,接着讲述了产品经理提升段位的技巧和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体系。
核心内容一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做产品时的技术、工具和策略方法,内容包括产品经理该如何储备技术知识,该如何提升审美水平,并介绍了产品需求的补位方法、隐性需求的挖掘方法、模糊需求的判断方法及智能搜索系统的实现方法。笔者希望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一方面让读者对产品经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另外一方面总结产品工作的方法论。
另外,在产品运营上,笔者根据自己对阿里巴巴“花名”文化、淘宝公仔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运营具有虚拟化人格的IP产品的方法、社群冷启动的方法、运营自媒体的独特方法。
核心内容二
人工智能的实现依赖3个要素——算法、硬件和数据,其中算法是核心,硬件和数据是基础。
算法主要分为工程学方法和模拟法。工程学方法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利用大量数据改进、提升算法性能;模拟法是模仿人类或其他生物所使用的方法或技能,提升算法性能,例如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
在硬件方面,人工智能目前主要使用GPU进行计算,与CPU相比,GPU拥有更多的处理单元。除了GPU,谷歌的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即张量处理器)近年来也大放异彩。根据谷歌工程师介绍,TPU是一款为机器学习而定制的芯片,它具有更高的效能(每瓦计算能力)。
在数据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6.56亿,占比达92.5%。同时,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这意味着,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接近3.8小时。从增长速度来看,网上外卖以31.8%的增长率成为2016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个人互联网应用。此外,网络直播发展迅猛,用户数量达到3.25亿,占比接近网民总数的一半;网络约车的用户数量达到1.59亿,占比为22.3%;网上支付的用户数量为4.5亿,占比为64.1%;在线政务的用户数量达1.76亿,占比为24.8%。
无论是从AI发展所需的底层算法、训练算法,还是从AI所依赖的计算能力、优化模型所需的庞大数据量来看,这次AI的爆发绝不只是概念炒作。笔者认为,这次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将会让AI产生革命性的发展。
本书对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方法论进行了汇总,以期帮助产品经理在AI+时代培养迁移思维;第一方面,把底层算法公司成熟的SDK迁移到自己的产品中来;第二方面,通过观察用户、市场的需求,用AI+思维来研讨产品的需求;第三方面,应用AI的优势为产品创造新的价值。
小结
希望国内的产品经理们和对产品经理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使自己的产品方法论更加丰富,同时从笔者的产品经历中获得启发,形成自己的产品价值观。
祝:人人都能做出像影子一样存在的产品!
本书能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田志远老师,在写作本书的路上,他不停地鼓励我把自己操刀产品的真实经历写出来,还在写作方法上给予我耐心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