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是技术专家,只要阅读《游戏设计艺术》,学习佳作,深刻领悟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游戏设计师!
《游戏设计艺术(纪念版)》深入讲解最基础的游戏设计原则,展示桌面、卡牌、体育游戏中的技巧如何在电子游戏中生效。书中列出了100多个透镜,帮助你从各种角度观察游戏设计,例如心理、建筑、音乐、视觉、电影、软件工程、主题公园设计、数学、谜题设计和人类学等方方面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游戏设计艺术(纪念版)》包含许多VR和AR平台的上佳范例,如《神秘海域4》和《最后生还者》,以及免费游戏、混合游戏、严肃游戏等方面的当代名作。
游戏设计的扛鼎之作,人人都可以读的设计圣经
本书作者Jesse Schell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ETC)教授。娱乐技术中心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艺术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联合硕士项目,Schell在此任教游戏设计课,并领导数个研究项目。他同时任Schell Games公司CEO,这是一家位于匹兹堡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在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前,他是迪斯尼虚拟现实工作室创意总监以及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IGDA)主席。他于伦斯勒理工学院获本科学位,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信息网络硕士学位。2004年,他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世界100名顶尖青年创新者。
前言
你好
你好呀!来来来,快请进!真是稀客!我都不知道你今天要来。抱歉屋子里有点乱,我正写书呢。请——请随便坐。很好,很好。我瞧瞧……咱们从哪儿说起呢?哦——我该介绍自己的!
我叫Jesse Schell,一直热爱设计游戏。这是我的照片:
我那时比现在矮。拍了这张照片之后,我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我在马戏团当过专业杂耍艺人;做过作家、喜剧演员、魔术师学徒;又在IBM和贝尔通信研究所当过软件工程师。我还帮迪士尼公司设计和研发过主题公园的互动游乐设施,我还设计过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我自己创办了游戏工作室,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当过教授。但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都回答我是游戏设计师。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在本书中我会多次从这些经历中举出例子。每一段经历都在游戏设计的艺术方面给了我宝贵教益。这听来也许有些故作惊人之语,但随着你阅读的深入,应该能从中了解游戏设计是怎样与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体验有意义地相连的。
有一件事我要先说好:本书的主旨固然是教你成为更好的电子游戏设计师,其中许多要探讨的原则却不是专门针对电子游戏的—你会发现很多原则都可在更宽泛的领域应用。好消息是,你要读到的许多内容,不论设计何种游戏,都一样有用—数字的、模拟的,或者其他各种游戏皆然。
游戏设计是什么
在开头,彻底弄清“游戏设计”是什么对我们很重要。毕竟接下来整本书都要谈这个,有些人还不太清楚呢。
游戏设计,即决定一个游戏应当有怎样的行为。
就是这样。光看字面,好像有点太简单了。
“你是说,做一个游戏,只要决定一件事就行了?”
不是。要决定一个游戏应当怎样,一般要做成百上千项决定。
“我需要特别的设备来设计游戏吗?”
不用。因为游戏设计不过是做决定,你完全可以在脑海中设计一个游戏。不过,一般来说,你需要把这些决定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力很弱,若不写下来,就很容易忘记重要的东西。此外,如果想要借他人之力帮你做决定或打造游戏,你就必须设法与他们交流这些决定,写下来是一种好办法。
“那编程呢?游戏设计师不都得是程序员吗?”
不必。首先,许多游戏都不用电脑或者特别技术就可以玩,例如,桌面游戏、卡牌游戏、体育游戏等。其次,就算是电脑游戏、其他电子游戏,也能决定它们应该做成什么样,而不必事先知道实现这些决定的全部技术细节。当然,如果能了解这些细节会大有助益,自己是熟练的文案作者或美工亦然。这可以让你更快更好地做出决定,但并不是非有不可。好比建筑师与木匠的关系:建筑师不必懂得木匠知道的一切,但建筑师必须知道木匠能做什么。
“也就是说,游戏设计师只要想好游戏的故事就行了?”
不对。决定故事只是游戏设计的诸多方面之一。还有决定规则、视觉与感觉、节奏、冒险、奖赏、惩罚,以及一切玩家要体验的东西,都是设计师的职责。
“所以,设计师决定好游戏应该做成什么样,写下来,然后就不管了?”
不太可能。谁也没有完美的想象力,我们在脑海中、纸面上设计的游戏几乎不可能如期出现。许多决定不经设计师在游戏中实际观察,根本就做不出来。鉴于此,设计师一般都会从头到尾跟进整个游戏的全部开发流程,一路决定游戏应该做成什么样。
区别“游戏开发者”和“游戏设计师”二者非常重要。与游戏创作过程有关联的任何人都可被称为游戏开发者。工程师、动画师、模型师、音乐人、作家、制作人、设计师,只要从事游戏制作,都叫游戏开发者。而设计师只是开发者的一种。
“所以,只有设计师才能对游戏做出决定?”
不如反过来说:对游戏做成什么样做出过决定的人,就是游戏设计师。设计师是个角色,不是某个人。团队中几乎每个开发者,通过创造游戏内容,都或多或少决定了游戏将来的样子。这些就是游戏设计的决定,一旦你做出这些决定,你就是游戏设计师了。因此,不管你在游戏开发团队中的角色如何,了解游戏设计的原理都能让你工作得更好。
等待“门捷列夫”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风景,而是拥有新眼光。
—马塞尔•普鲁斯特
本书的主旨是,令你尽可能成为优秀的游戏设计师。
可惜,目前尚未有“游戏设计的统一理论”,没有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怎么做出好游戏。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现在的立场好比古代炼金术士。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之前的时代,基础元素之间的联系尚未揭开,炼金术士只能靠一堆拼凑起来的简单规则来解释不同化学物质是怎样合成的。当然这些规则不完整,有时是错误的,总有些玄幻色彩。但就是靠着这些规则,炼金术士们造出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最终发展出了现代化学。
游戏设计师们还在等待他们的“门捷列夫”。眼下我们没有元素周期表,只有自己拼凑的一堆原理和规则,虽不完美,但也足以完成任务。我尝试将其中的精华集合在一起,让你研究、思考、加以应用,还有看别人如何应用。
若你能从尽可能多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游戏,优秀的游戏设计就会出现。我把这些视角称为“透镜”,因为每一个透镜都是观察你的设计的一种角度。它们不是蓝图或者配方,而是检视自己设计的工具,我将在书中逐个加以介绍。随书还制作了一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总结了一个透镜。同时,你可在[链接 1]中下载免费的手机应用,或购买实体卡片,让你在设计过程中更容易地利用这些透镜。
这些透镜都不完美,也不完备,但都在特定环境中有其功用。因为每一个透镜都为你提供了观察自己设计的独特角度。其宗旨在于,就算看不到完整的图形,但用上每个并非完美的小透镜,从许多不同角度观察你的问题,也能够加以审慎思考,找出最佳设计。我也希望我们有一面全知的透镜,但没有。所以,与其丢掉我们拥有的这么多不完美透镜,不如将它们收集起来尽可能多地加以使用。因为,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在游戏设计中艺术多于科学,游戏设计更像烹饪,然后必须承认,我们的“门捷列夫”永远不会来了。
专注基础
许多人都假定,学习游戏设计原理的最好方法是,研究最现代、复杂、高科技的游戏。这种方法完全错误。电子游戏不过是传统游戏在新媒介里的自然发展,其中的规则并未改变。建筑师在懂得设计摩天楼之前,一定要懂得设计小屋。我们也要经常研究简单的游戏,其中一些是电子游戏,但有些还要更简单:骰子游戏、卡牌游戏、桌面游戏、操场游戏。如果不能理解这些游戏的原理,又怎能奢望了解更复杂的游戏呢?有人可能会说那些游戏太老不值得研究,但正如梭罗所言:“我们甚至不消研究大自然,因为她已经老了。”游戏,就是游戏。令经典游戏好玩的原理,与令现代游戏好玩的原理一模一样。它们的成功不像许多现代游戏是因为技术新颖,在经典游戏中有许多深刻的特质,我们身为游戏设计师必须去研究并掌握。
除了专注于经典游戏,本书还努力传达游戏设计最深刻、最基础的原理,而不是针对特定品类的原理(做好叙事型第一人称设计游戏的15条建议!)。虽然品类来了又去,但游戏设计的基础原理是人类心理学的原理,伴随我们已久,将来还会继续。充分了解这些基础之后,你就能掌握出现的任何品类,甚至能自己发明新品类。本书与其他游戏设计书不同,不求事无巨细地覆盖一切内容,只教你深耕最肥沃的土地。
此外,尽管本书教授的原理可用来创作传统桌面和卡牌游戏,但书中内容还是大量倾向电子游戏产业。为什么?因为游戏设计师的职责是创作新游戏。计算机技术的爆发令游戏设计领域许多前所未见的创新得以实现。如今世上存活的游戏设计师比人类历史上的总和都要多。若你想创作游戏,则很大可能工作在新科技的某个前沿领域,而本书可以告诉你怎样做到。虽然其中大部分的原理在传统游戏品类中一样适用。
与陌路人交谈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希伯来书13:2
游戏开发者是出了名的惧外症患者,也就是害怕陌生事物。我说的陌生不是不认识的人,而是不熟悉的技术、做法、原理。仿佛他们都觉得只要什么东西不是游戏行业发源的,就不值一提。而其实,游戏开发者只是太忙碌,没空观察周遭。要做出好游戏很难,所以开发者们专心致志,埋头干活。他们一般都没时间寻找新的技术并想出办法将其整合进自己的游戏里—还要冒新技术失败的风险。所以,他们大多求稳,抓住自己已知的东西,结果很遗憾,只能造出市面上一大堆千篇一律的游戏。
但若想要成功,想要创作伟大的、创新的东西,你的做法就必须不同。这本书不会教你做千篇一律的游戏。这本书讲的是创造优秀的新设计。如果你看到这本书对非数字游戏投去关注就吃惊,那么看到书中运用的原理、方法,还有和游戏根本不相关的案例,肯定会更加吃惊。本书引用的案例来自音乐、建筑、电影、科学、绘画、文学,以及太阳之下的一切领域。不应该吗?在其他领域中所投注的许多努力,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工作都可为我所用,何必从零开始发展所有的原理呢?设计原理无处不有,因为设计无处不在,并且设计处处并无二致。这本书不光从其他领域汲取设计灵感,还会说服你也这样做。你所知的一切、经历的一切,在设计台上都是好游戏。
地图
人学什么并无太大差别。一切知识都是相关的,人无论学习什么,若能坚持,终会变成有学问的人。
—希帕蒂亚
游戏设计这题目不好写。透镜和基础都是有用的工具,但要真正理解游戏设计,就要了解创意、心理学、艺术、技术、商业组成的一张网。这张网中的一切都互相连接,无比复杂,牵一发则动全身,而理解其中一个元素也能影响对其余元素的理解。许多有经验的游戏设计师通过试错,学习每个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一年一年慢慢地在脑中建立起了这张网。所以游戏设计书才这么难写。书一定是线性的,一次只能讲一个观点。鉴于此,许多游戏设计书都有一种不完整的感觉——就好像向导拿着手电带读者夜游,读者能看见许多有趣的东西,但不理解它们是怎么拼到一起的。
游戏设计就是一场冒险,而冒险一定要带地图。在本书中,我创造了一张地图来展示游戏设计中的关系网络。你可以在书结尾的部分看到完整地图,但一下子看到整张地图会感到信息太多,迷惑不解。毕加索曾经说过:“要创造,必先毁灭。”我们就要这么办。首先我们要把一切都抛开,从一张白纸开始画我们的地图。与此同时,我也要鼓励你,抛开有关游戏设计的一切先见。这样,你才能以开放的头脑来靠近这个深奥却迷人的话题。
第1章开头我们要加入单独一个元素:设计师。之后的章节会一一加入其他元素,逐步搭建起设计师、玩家、游戏、团队、客户之间的复杂关系系统。这样你就能看清他们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又为什么如此组合在一起。到书的结尾,在纸上和你的脑中都会有这些关系的地图。当然,纸上的地图并不重要——你脑中的地图才重要。而且,地图也不涵盖全境,必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希望在本书帮助你在脑中建立关系地图之后,你可以在现实中测试这张精神地图,沿途发现可以改善的部分,不断修订、扩大之。每个设计师都在旅途中建立自己的关系地图,如果你是游戏设计的新手,那么本书可以给你的地图开个头;如果你已是老练的设计师,那么希望这本书也能给你一些想法,改善你已有的地图。
学会思考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孔夫子怎么这样说?好老师不应该言必巨细无遗,把四隅都告诉你吗?错了。要真正学习、记忆、理解,你的头脑必须处在提问求知的状态。若不处在这种渴求深刻理解的状态,那么最饱含智慧的原理只会从你身边流过。本书中有些内容不会巨细无遗地阐明——当你自己发现了这些故意模糊掉的真相时,它对你才重要。
采用这种故意隐藏的做法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之前讨论过,游戏设计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其中饱含神秘与矛盾。我们的透镜既不完备也不完美。要成为伟大的游戏设计师,光熟悉书中的这套原理不足以成事。你必须能自己思考,找出为何某条原理在某一案例中不适用,然后发明自己的新原理。我们正在等待的“门捷列夫”,也许就是你。
我为什么讨厌书
我讨厌书,因为书只教人谈论自己不懂的东西。
—让•雅克•卢梭
不要以为读了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书,你就能变成游戏设计师,更不要提成为优秀的游戏设计师了。游戏设计不是一套原理,而是一种活动。光读书当不了歌手、飞行员、篮球选手,也不能变成游戏设计师。要成为游戏设计师,只有一条路,就是设计游戏—更精确点,是设计别人真正喜爱的游戏。也就是说,随便把游戏创意写下来是不够的。你一定要造出游戏,亲自来玩,让别人来玩。如果感觉不满意(不会满意的),就要修改、修改、再修改,十几次修改,直到创作出大家确实爱玩的游戏为止。这样经过几次,你会开始理解游戏设计究竟是什么。游戏设计师之间有种说法:“你做的前10个游戏都是垃圾,所以快把它们丢到一边去吧。”本书中的原理能协助指导你的设计,为做出又快又好的设计提供有用的视角,但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成为优秀设计师。如果你其实对当个优秀游戏设计师并不感兴趣,那么赶快把书放下吧,本书对你没有意义。但如果你真想当个游戏设计师,那么本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从这里开始一段学习、实践、吸收、合成的过程,持续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