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投资盈利之道——期权策略的“体系化”运用,权益配合的“方法论”实践(全彩)》是作者多年期权投资经验的总结,注重从体系化角度思考不同期权策略之间的关系,引导读者形成“先整体、后局部”的投资思考习惯。
全书分为入门篇、进阶篇、升华篇三个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基础篇尽量通俗易懂,包括趋势策略、非趋势策略等在内的基础期权交易策略。进阶篇讲究实践务实,包括中性卖方策略、波动率交易策略等在内的高阶期权交易策略。升华篇追求逻辑体系,包括期权反脆弱策略、期权指增策略等在内的体系化期权投资框架。本书在介绍期权策略时,除结合案例讲述外,还尽可能运用历史数据回测,让读者从整体上认知策略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表现,深入理解策略底层的思想。
《期权投资盈利之道——期权策略的“体系化”运用,权益配合的“方法论”实践(全彩)》适合作为期权投资领域研究与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体系化运用期权策略,方法论实践权益配合,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为投资之路保驾护航,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
沈发鹏
致衍基金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具有十多年的证券与期权交易经验,曾就职于某大型券商系资产管理部门,出任基金经理,负责基金产品交易与自营管理。曾参与国内最早之一的商品期货场外期权报价与对冲系统构建,擅长构建期权量化系统和数据建模分析,获得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期权做市商策略大赛》机构组一等奖,同时也是公众号“发鹏期权说”作者。从2014年国内有期权品种上市以来,作为国内最早的期权交易参与者之一,广泛受邀参与交易所、券商、期货、私募、高校等机构的衍生品交流会或交易实践课程,是国内少数兼具衍生品实战与授课能力的从业者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期权被誉为“金融衍生品皇冠上的明珠”,从其诞生之日起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是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与专业投资者的必选投资工具之一。
2015年2月9日,国内第一个交易所期权——上证50ETF期权上市,期权也开始走进国内专业机构和投资者的视野。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已经有数十个商品期权,以及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权益类指数期权上市。国内期权市场的成交量也随着参与机构和投资者数量的增多而大幅上升。
随着越来越多期权品种的推出与越来越多参与者的加入,熟练使用期权投资工具成为参与资本市场的必要能力之一。
在资本市场做投资就像上山劈柴,当所有人都拿着普通刀具上山时,工具对劈柴效率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刀具技术的发展,开始有人拿着电锯上山,这时工具对劈柴效率的影响显著加大。期权就类似于这个比喻中的电锯,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完全由所使用的工具决定,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好的工具往往对应了更好的结果。
所以,当期权成为越来越多专业投资者的基础投资手段时,更广泛的投资者也应当对期权这个投资工具做进一步了解。
期权作为金融市场中定价和使用方法最复杂的投资工具之一,普通投资者运用起来并不简单。期权既可能带来其他投资工具不可企及的暴利机遇,也可能带来其他投资工具不可同比的亏损考验。
暴利的例子很容易被媒体传播和记忆,比如2019年2月25日,上证50ETF期权某合约单日192倍的神话在媒体中广为流传。
国际投资大师中也不乏利用期权大幅盈利的故事,比如2012年索罗斯利用期权布局日元空头,将3000万美元变成10亿美元。
但使用期权投资大幅亏损的例子同样有很多,比如2018年年初国内某衍生品策略机构基金产品被一夜清盘。
在任意投资机会面前,相较于传统的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工具,期权既能构建出所有工具中收益最好的组合,亦能构建出所有工具中收益最差的组合。
所以,对于期权这个“一体两面”的投资工具,投资者既要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觉悟来积极了解,也要有“工具而已,不盲目神化”的清醒而合理运用。
本书的内容,一方面结合国内指数期权实践案例,通过入门篇与进阶篇两部分内容,为读者打开从入门到精通的期权运用大门;另一方面基于贯穿全书的数据回溯与本质分析思路,通过升华篇总结提炼,为读者展示体系化运用期权的投资思想,引导读者构建适合自己的期权投资框架。
最后,希望本书可以为读者带来一次良好的期权学习体验,以及期权的投资思路变革!如果对本书内容或者本书未提及的内容有不一样的思考,欢迎通过邮箱sfpyy@126.com与笔者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