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大干快上、紧跟风口之外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要应对的问题是:当机会不再泛滥时,当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时,当内卷的竞争方式越来越不见效时,应该怎么办?不仅企业存在生存危机,个体也是如此。当年轻人不再有遍地的机会时,当中年人面临35岁危机时,应该怎么办?
《赢在目标落地:练好五个基本功,掌控自己的人生》作者在2016年意识到,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体成长本身,都将面临危机,于是2017年离职创业,去寻找新的生存和成长的答案。本书是作者独立创业五年,在研读多方经典、服务多家成长期企业团队、陪跑了多个CEO的目标落地之后,实践萃取出来的方法论。
当你面对职场的危机时,当你面对创业的危机时,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掌握五个基本功,缔造自己人生和组织的基本盘,持续地试错、验证、总结、复盘、继续试错,进而不断拿到结果,让人生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的过程。
10年+创业研究,5年+实践内化,100家+企业的成功案例,跟着学,照着做,你也可以持续拿到你想要的结果
李阳林
思想闪耀创始人,团队目标落地陪跑顾问,擅长激活团队的价值感,塑造以增长、用户为导向的目标体系。著有《字节跳动目标管理法》,服务企业有:字节跳动、元气森林、猫王音响、西少爷、基调听云、半岛医疗、掌游科技等。
什么拯救过你,你就拿什么拯救这个世界
我的职业生涯的全新启动,是在2016年,那一年我30岁。30岁之前的一年,我经历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我父亲的离世,另一件事是我大儿子的出生。这两件事给我带来的心灵震荡是巨大的。
首先,在30岁之前,我活着的巨大动力是让父母满意,我期待自己能够成为父母的骄傲。但是,最能凝聚家族关注的父亲却在我29岁这年离开了,那么接下来,我该为什么而活呢?没有了父亲的老家,回去之后是空落落的,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关心你的人,也不再有远远就迎接着你的笑容。
而且,在这一年,我意识到活着和死亡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叫作“那些在坟前哭泣的人,悲伤得就好像自己不会死一样”。现在活着的人和已经死去的人,其实对于死亡来说都是一样的“标的”,只是早晚的问题,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我来说,当下的真问题是,死者已矣,身上有父亲一半基因的我,如何能够代表他活得精彩,不浪费时光。
其次,孩子的到来,让我升级为责任的承担者,我开始思考底层的问题:如果我不能帮到孩子,那么我如何才能做到不让孩子因为我的无知而受到伤害?如果我不能成为孩子的荣耀,那么我如何才能不成为孩子的负向历史资产?
带着这两个新命题,我重回职场。我的热情和敢打敢拼的精神,依然没有削减,但是效果还是如以前一样,我能发现很好的机会,也能把业务的开头做好,但是做到中途,总是会遇到各种阻碍,无论我如何加班加点、拼命争取,都不行。
如果像以往一样,我就会想:我再去做点什么新事儿?但是这一次,我不再这么思考问题了。开启新的事情容易,如果我自己没有变,最后的结局还是一样的。所以我开始从底层思考,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总是拿不到那个“最大的”结果?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2016—2017年,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接下来的人生我应该干什么。
在那样一段和之后的关键岁月中,有六个元素对我的思考和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作用。而这一路走来,我对于理解“如何拿结果,如何持续拿结果”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了经过验证的实践框架。
第一个,借助成功企业家,打破认知的天花板
非常感谢我的前东家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得以近距离、深度地了解成功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我当时在创业黑马负责的产品叫作创业实验室,卖点是以成功企业家为核心帮助他筛选徒弟,收入的“近身弟子”可以长周期地跟着企业家学习,学员对象主要为创业者。
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一下科技的韩坤,在我拓展师资时,深度领略到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小米科技雷军、好未来张邦鑫、源码资本曹毅、美团王兴和新东方俞敏洪等成功企业家的风采与智慧。那一年,我接触了不下20位中国顶尖的企业家。
现在,虽然这些企业家中有的因为政策或者竞争的原因,已经变换了赛道,但我始终认为,他们都是有持续拿结果能力的人,关键看他们接下来如何理解和构建自己的人生意义了。
人没有见过好的,怎么知道如何做到更好呢?这段旅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见到了什么是好的,比如张一鸣、王兴、张邦鑫的稳定,雷军、曹毅的气场,俞敏洪的谈笑风生,江南春的平易近人及韩坤的真实等,初步了解到为什么他们能够拿到常人很难拿到的结果。
我发现,如果想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首先你自己必须要稳。那么,如何才能稳呢?这是我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事业导师的牵引
在思考自身何去何从的时候,我结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刚刚创业成功,我很感激他的信任与开导。我咨询他,我现在这个情况该怎么办?他对我的建议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擅长点,知道自己的使命在哪里。而且他很笃定地告诉我,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都是自带使命的,只是或早或晚发现而已。因为他是成功人士,所以我选择无条件地相信他。
我通过一年的琢磨,找到了自己认为的使命:助力创业者的成长。因为我对于如何成功的方法论有很高的热情,并且也阶段性验证过我能做这件事——我所整理的方法论和案例,得到了领导、业界和客户的认可,这些方法论确实能够帮助创业者,是创业者需要的。
但是如何开始呢?我的导师告诉我,小步快跑,只要客户真的认可,那就一个个去练,积小胜为大胜,把价值练出来。不要害怕,只要是真的有价值。
第三个,对于创业者的群访和经典的学习
当时,我同步做系列创业者访谈,了解一些主流的创业者,他们为什么做自己手头这件事,而不是其他事,以及做这件事的心法与办法。我发现,做事情是容易的,洞察市场也不是最难的,但如何能够带领团队持续拿到结果,是创业者普遍焦虑的。
也就是说,让创业者自己干一件事,拿到结果容易,但是带领一个团队持续拿结果难。但创业者和管理者,不可能永远都一个人做事,所以必须发展团队。
我同步研究了经典图书,比如德鲁克、安迪·格鲁夫的书,还有一些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方面的书,我被一句话打动了:“一群有价值的人,做一件有意义有挑战的事儿。”如果人生能够做到这种状态,值了。
第四个,对于张一鸣的深度研究
经典图书里的道理都说得很好,但是实际上的创业公司都过得举步维艰,创业是美好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都是高效的。
如何才能落地目标,如何才能带领团队取得成功呢?当时我想找到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深度研究。因为跟张一鸣有过一面之缘,而且当时他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是开放的,所以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开始搜集资料,对张一鸣的目标落地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我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字节跳动目标管理法》的缘起。
研究张一鸣的过程让我明白成事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到位了,才能管理团队。打造组织目标落地的基本盘时,自己目标落地的基本盘才是根本。这也让我对于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这个工具的理解加深了。
第五个,与客户一起成长
2017年10月,我从创业黑马离职,决定做一个独立的创业者。我的服务对象是创业公司,客户是创业者,我和我的团队所创造的价值是“成为老板和团队沟通业务的桥梁,陪跑团队拿到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团队,了解到:虽然每家公司的气质、业务、性格都不一样,但是使业务能够持续运转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这就是目标落地的基本盘。每家公司、每个创业者、每个管理者都需要有自己的基本盘,当基本盘稳固的时候,业务就可以良性运转。
第六个,创业的助力
如果一件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感同身受的。2017年10月,我创业之后,就好像被自己一把拉进了欢乐的海洋,这里是自由的、快乐的。但同时也是凶险的,到处都是暗礁,当庆幸自己顺着洋流,借势起舞的时候,可能突然一个大石头会砸得我晕头转向。没错,目标落地的基本盘打造,也适用于我。
每天一起床,我们就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但这都是表面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借假修真,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时候,不断地夯实自己的基本盘,以便未来能够承接更大的风浪和机会,持续地拿到结果。
以上就是我30岁之后的成长故事梗概,非常感谢我的父亲,在他离开之后,依然给了我一个“重大”的人生礼物,这个礼物叫作觉醒,没有人疼爱你了,你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且你还可以照顾其他人。
在接下来的余生,我会始终修炼自己持续拿结果的能力,也就是目标落地的基本盘,因为这是确定性的。而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每一个明天都是一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新的一天迎接你的是惊喜还是惊吓。但如果我有了稳定和持续优化的基本盘,那么我就无须担心,每一次挑战都是滋养自身的养分,当我成功应对了挑战后,我的基本盘得以升级,才有机会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什么拯救过你,你就拿什么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我也会跟我的客户一起,持续升级迭代,共同落地目标,夯实基本盘,甚至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概念,运用和实践这个概念。最终帮助我的客户达到“一群有价值的人,做一件有意义有挑战的事儿”的美好状态。
本书的理念和实践案例,来自我所经历的人、事和我所研究的案例,以及看过的书,它们都是有出处的、有来历的,并且是被多方验证的,而现在,我又成了这些理念的验证者和传播者。感谢同行者,感谢我的支持者,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让我也能有机会成为智慧的传声筒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