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CK框架实践指南(第2版)》由浅入深,从原理到实践,从攻到防,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备受信息安全行业青睐的ATT&CK 框架,旨在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将 ATT&CK 框架用于安全防御能力建设。全书分为5 部分,共 17 章,详细介绍了 ATT&CK 框架的整体架构,如何利用 ATT&CK 框架检测一些常见的攻击组织、恶意软件和高频攻击技术,以及 ATT&CK 在实践中的落地应用,最后介绍了MITRE ATT&CK 相关的生态项目,包括 MITRE Engage 以及 ATT&CK 测评。
《ATT&CK框架实践指南(第2版)》适合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包括 CISO、CSO、蓝队人员、红队人员等)、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等阅读,也可供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教学、科研、应用人员参考。
领域首著,工程院院士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公安部|教育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平安集团|杭州安恒|绿盟科技负责领导集体力荐
张福
青藤云安全创始人&CEO,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专注于前沿技术研究15年多,现任北京信息化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技术专家库专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商会“亦智慧智库专家”。目前,张福拥有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研究成果曾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张福还曾荣获“改革开放40年网络安全领军人物”“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创业之星”等称号。
程度
青藤云安全联合创始人&COO,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擅长网络攻防安全技术研究和大数据算法研究,在云计算安全、机器学习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参与多项云安全标准制定和标准审核工作,现兼任《信息安全研究》编委,曾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国内核心期刊收录,曾获“OSCAR尖峰开源技术杰出贡献奖”。
胡俊
青藤云安全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云专家组成员,入选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曾在百纳信息主导了多款工具应用、海豚浏览器云服务的开发。青藤云安全创立后,主导开发“青藤万相•主机自适应安全平台”“青藤蜂巢·云原生安全平台”等产品,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曾发表多篇论文,并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万京平
青藤云安全副总裁兼安全服务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国内资深网络安全专家,曾先后在大型央企及军队信息安全部门主持工作,现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军队科技成果奖两项,获得中史企业优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奖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体系设计、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检查与评估等。
张焱
青藤云安全首席安全官,青藤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级高工,专注于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研究,主持军民领域重点项自十余项。作为技术总师,曾先后在多家中央企业和省级政务云打造了网络安全整体保障服务新模式;作为中央网信重大工程专家,曾参与“十三五”规划某重大工程的总体设计工作。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已获得国防发明专利二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MITRE 发起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知识库——ATT&CK 始于 2015 年,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基于现实世界观察的、全球可访问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知识库”。ATT&CK 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信息安全行业。全球各地的许多安全厂商和信息安全团队都迅速采用了 ATT&CK 框架。在他们看来,ATT&CK 框架是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最有用也是最急需的一个框架。ATT&CK 框架提供了许多企业过去一直在努力实现的关键能力:开发、组织和使用基于威胁信息的防御策略,以便让合作伙伴、行业、安全厂商能够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在 ATT&CK 框架出现之前,评估组织机构的安全态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然,安全团队可以利用威胁情报来验证他们可以检测到哪些特定的攻击方法,但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如果我漏掉了某些攻击,会产生什么后果?”但如果安全团队验证了很多攻击方法,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并对自己的防御能力过于自信。毕竟,我们很难了解“未知的未知”。
幸运的是,ATT&CK 框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MITRE 公司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建立了 ATT&CK 框架。ATT&CK 框架创建了一个包括所有已知攻击方法的分类列表,将其与使用这些方法的攻击组织、实现这些方法的软件以及遏制其使用的缓解措施和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组织机构对上文所述安全评估的焦虑感。ATT&CK 框架旨在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集,一旦行业内出现了经过验证的最新信息,数据集就会持续更新,从而将 ATT&CK 打造成为所有安全人员心目中最全面、最值得信赖的安全框架。
虽然 ATT&CK 框架在评估安全态势、增强安全防御能力等诸多场景下都能发挥重大作用,但国内安全从业人员受限于时间、精力、语言差异等因素,很难深入地、系统化地研究该框架。为了让相关从业人员了解该框架,作者编写了本书。本书的上一版面世以来,受到了广大安全从业人员的喜爱,曾连续数月蝉联京东计算机类图书周榜第 1 名,并受台湾出版社之邀,发行了繁体版本。ATT&CK框架每年都会更新两个版本,自本书上一版出版后,ATT&CK 框架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作者在探索应用 ATT&CK 方面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此,第二版做了大量更新。本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 ATT&CK 入门篇,介绍了 ATT&CK 框架的整体架构,并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基于 ATT&CK 框架的扩展知识库,例如针对容器和 K8S 的知识库、针对内部威胁的 TTPs 知识库,以及针对网络安全对策的知识图谱 MITRE D3FEND;第二部分为 ATT&CK 提高篇,介绍了如何结合 ATT&CK 框架来检测一些常见的攻击组织、恶意软件和高频攻击技术,并分别从红队视角和蓝队视角对一些攻击技术进行了复现和检测分析;第三部分为 ATT&CK 场景与工具篇,介绍了 ATT&CK的一些应用工具与项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实践(实践场景包括威胁情报、检测分析、模拟攻击、评估改进);第四部分为 ATT&CK 运营实战篇,主要介绍了数据源的应用、ATT&CK 的映射实践、基于 ATT&CK 的运营和威胁狩猎;第五部分为 ATT&CK 生态篇,介绍了 ATT&CK 生态内的几个重点项目,包括攻击行为序列数据模型 Attack Flow、主动作战框架 MITRE Engage,以及旨在验证安全工具检测能力的 ATT&CK 测评。
最后,本书主要基于 ATT&CK 框架相关的开源资料,以及作者的 ATT&CK框架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旨在为那些限于时间、精力、语言等原因而未能深入研究 ATT&CK 的人员提供便利,帮助大家利用这一框架筑牢安全屏障。但由于作者能力和精力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