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找魂:乡村振兴之品牌乡村方法论
  • 推荐0
  • 收藏0
  • 浏览8

为乡村找魂:乡村振兴之品牌乡村方法论

乡立方智库 主编 (作者)  张彦红 (责任编辑)

  • 书  号:9787121452277
  • 出版日期:2023-03-01
  • 页  数:304
  • 开  本:16(170*240)
  • 出版状态:上市销售
  • 维护人:博文小编
这是一本全景式揭示乡村振兴方法论的案例书。通过为乡村“找魂”的项目案例,真实还原了大量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分歧,以“概念”“产业”“文化”等三个维度,为当下乡村的全面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对标、可复制、可研究的实操性样板。
《为乡村找魂:乡村振兴之品牌乡村方法论》中收录了十五个不同类型的乡村打造案例,极具可读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呈现出很多精准绝妙的战略定位、超前的乡村产业谋划和创新的乡村建设机制,字里行间也折射出乡立方团队深厚的乡村情怀、深刻的乡村认知,以及前瞻性的乡村创意和长期坚守的共富初心。
《为乡村找魂:乡村振兴之品牌乡村方法论》可作为县域党政干部和乡村振兴从业者的实操性读本。
15个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案例,12个深度解读视频,掌握品牌乡村打造精髓!乡村振兴知名团队乡立方力作!县域党政干部乡村振兴从业者阅读
乡立方是秉承“以共同富裕的使命振兴乡村”的宗旨而组建的乡村赋能服务机构。他们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拥有一批有着家国情怀又深谙三农之痛的跨界创业者。20年来,乡立方智库聚焦乡村需求,用创意助力乡村,始终走在一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积累了大量实战案例和可借鉴复制的成功模式。在农业与农村领域,乡立方已累计为3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300多个农业企业的产品品牌提供策划与营销服务;打造了300多个品牌乡村示范村;为500多个县域提供电商顶层设计。并且落地了一批有口皆碑的行业标杆案例。团队曾获得“农业策划行业贡献奖”、“杭州市重点文化企业”、“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浙商经济年度影响力企业等奖项。
前言
从2003年“火石机构”诞生开始,乡立方创始人团队深耕“三农”领域,转眼间已经走过了二十年。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年啊!用创始人宋小春的话来说,就是几个“没想到”——没想到这帮人这么能“熬”,历经这么多年的艰辛还能聚在一起;没想到乡村事业这么好玩,从最初的农产品品牌设计到今天的乡村服务生态链构建,事情越做越有趣;没想到这个时代给予了如此厚爱,给予了这么多的发展机会,每隔四五年,乡立方团队的业务转型总是能够踩到时代发展的新风口。
二十年如一日,乡立方团队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先后服务了三百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百多个品牌乡村、三百多个农业企业品牌。这无疑是一组足以让4A广告咨询公司都敬畏的数据,很少有机构能够耐得住这么长时间的寂寞,如此这般深耕于“三农”领域。“前些年为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做品牌服务,来钱快,活好干。但我们几个核心骨干觉得,那些不是我们的方向,更不是大家的兴趣所在,我们还是对乡村有感觉、有感情,所以一直坚持下来了。”回忆走过的路,乡立方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徐大伟觉得,或许是因为“傻”,才抵抗住了各种转型诱惑,才能拥有了今天这般的“傻福”。
“说我们不在乎赚钱,这话不准确,毕竟谁都需要养家糊口,员工更需要公司有奔头有安全感。但我们可能更在乎自身努力创造的价值。贫穷与落后不应该成为乡村的标签,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足够的智慧,来为乡村创造价值。我想,这也是时代赋予乡立方的责任与使命。”宋小春的这番解释,或许道出了乡立方二十年坚守的初心,帮助更多乡村脱贫致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其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本身,或许早已成为乡立方团队的获得感,成为他们一路狂奔的原动力。
过去二十年,与一度“野蛮生长”的房地产、电子商务、P2P行业相比,任何乡村项目,仅从收入角度而言的确是微不足道的。“最早做农产品品牌设计时,每个案子可能也就收一两万元,无法同现在的几百万元的单子相比。但这是我们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羡慕过别人。”宋小春和徐大伟都出自中国美术学院,他们同学中就有很多人在房地产、金融、电子商务等收入相对高的行业里做设计,但他们坦言,“我们这一行可能钱赚得少,但我们不打小算盘,不算小账,一项事业有趣、好玩、能做得久,就是跑赢了大势,赚了大钱。”在面对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时,乡立方团队人人信心满满,他们深信“还能再做三十年”!
如今的乡立方创始人团队,已经是一批锐气内敛、老成练达的乡村发展专家。何曾想到,他们曾经也是意气风发、桀骜不驯的“玩家”,但年轻时的“夜夜笙歌”没有让他们迷失,玩越野玩穿越还能懂得及时回头。这种蜕变,可能很难用岁月的沉淀,或是人生的顿悟来总结。“对于发展方向,我们迷惘过,所以一直在试错和创新。为了卖农产品,甚至在杭州开过十几家零售店,赔得一塌糊涂。但无论怎么折腾,我们一直坚持在乡村领域寻找机会,或许也可以说是‘初心不改’吧。”宋小春坦言,“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很幸运,似乎每一次都押对了方向。”在乡立方总部展厅里,对过去的二十年按五年一个阶段做了总结分类,标示了每一个阶段的创新与突破。或许在每一个阶段的“交接期”,乡立方的发展战略不见得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实践出真知,正是因为有丰富的操盘经验,加上团队自身善于总结与反思,乡立方得以一路成长。
对乡村的热爱,或许已是深入乡立方团队成员骨髓的DNA。“我不喜欢生活在大城市的‘火柴盒’里,它让我有窒息般的感觉。我更喜欢乡村的自由与清新,那里才有真正的生活。”有一次,我与宋小春走在上海的街头,他指着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对我说:“这里面的一间间不就是一个个垒起来的火柴盒吗?”听完,我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他这些年的行踪——平时做的都是同乡村有关的工作,打交道的不是农民,就是涉农干部,每个周末,能回千岛湖老家,就绝对不在杭州城内呆着。几乎每一个假期,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大江南北玩越野、玩穿越,从天涯海角到漠河,从中缅边境到阿里无人区……这些很多人可能会拿来一直炫耀的冒险经历,在“宋小春们”看来,都是“小菜一碟”。其实,更多的生活细节,在他们身上都在发生变化:喜欢吃土菜,基本不碰西餐;对住宿环境不讲究,加班晚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一宿;换洗衣服办公室里都放着几套,拎上行李,随时可以出发,“说走就走”成了他们的日常。
“我们要做乡村美好生活方式的引领者,首先得让自己成为爱乡村、懂乡村的生活家。”“我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向往自由,不喜欢过于精致、考究和按部就班的生活。”宋小春这么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甚至觉得这种无拘无束、随性随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样的生活,也只有在乡村才能享受得到。“乡村不需要钢筋水泥,整洁、干净,看上去舒服就好,千万不能像建设城市一样去打造新乡村,保持住乡村的乡土味、乡亲味和乡愁味,才能保护住乡村的美好。”在宋小春的倡导下,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乡立方团队所打造的每一个乡村项目,都格外注意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几幢老民居、几条石板路、几处老祠堂,在乡立方人看来,都是值得珍惜的乡村记忆。当我们走访千岛湖地区的乡镇时,这样的案例随处可见,很多成为乡村的网红打卡点。随着乡立方业务的扩大,他们走出浙江,从广东到西藏,从江西到宁夏,从上海到内蒙古,到处都有乡立方乡村振兴方法论打造的案例,而其绝大多数都成了所在区域的对标样板。
如果来乡立方做客,乡立方人一定会请你品尝他们自己投资运营的酱菜和腌菜。“酱立方”已经成为乡立方对外输出的主要乡村产业之一。“要让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不能光去画大饼,一天到晚想着整高大上的项目。乡村的一些传统酱菜和腌菜,有着千百年的传统工艺,也保留着当地人的味蕾记忆,很有市场。把小工坊干成大产业,才是最接地气的产业振兴。”陈才是乡立方的合伙人之一,“酱立方”已经开张的工坊,几乎都有他的智力贡献。他很自豪地介绍说:“就以威酱坊为例,可能乡立方赚钱并不多,但我们带动了四五个村的老百姓参与进来了,有的帮我们种辣椒,有的帮我们种黄豆,有的帮我们熬原酱,现在这些村都成了威酱村。”
“如果不能帮助当地农民增收,无法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做得再漂亮的顶层设计,都是失败的。”每逢团队有新成员加盟,乡立方合伙人之一夏迪总是要反复讲这个观点。虽然是一位年轻女性,但夏迪已经积累了近百个乡村项目打造的经验。“我们做乡村项目,不能丢了初心。初心是什么?就是要帮助农民,帮助村集体经济。农民重于千钧,农民就是一切,让农民生活幸福,我相信这就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就能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夏迪这样说,“原则上,我们不赞成上马那些同农民与集体经济无关的文旅项目,一切围绕着农民的利益转。”
写到这里,或许你明白了我的意图。我无意去点评书稿里的这些案例,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见仁见智”的认知和感受。我只是想从自己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这么一个乡立方:
——这是一群深耕乡村领域二十年的实践者;
——这是一群热爱乡村并引领乡村美好生活方式的探路者;
——这是一群专注打造乡村未来产业的梦想者。

浙江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联合创始人
莫问剑

目录

序1 一起为中国乡村振兴找路 / VI
序2 从乡村出发,找“国之大者” / XIV
序3 我们找到了“乡魂” / XVIII
开篇
导读 找“魂”,迈出乡村全域振兴第一步 / 2
黄岩 以共同富裕的使命振兴乡村 / 5
萧山 在乡村烟火气里走出现代都市范 / 11
大宁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 14
郁南 打造乡村发展的底色亮色成色特色 / 17

上篇
导读 概念乡村:就是要找出绝无仅有的发展题材 / 22
第1章 梦开始的地方:从下姜村看找魂之价值 / 27
第2章 萧山未来大地:这就是未来乡村的样子 / 42
第3章 江南·溪望谷:探索“最江南”的沿溪乡村振兴模式 / 56
第4章 山西大宁:看黄河小县如何创出乡村振兴大路 / 78
第5章 未来芳洲:以未来产业破解空心村振兴难题 / 100

中篇
导读 产业乡村:创造潜力无限的未来价值 / 118
第6章 浙东芳养谷:黄岩“无中生有”的突围之路 / 123
第7章 威酱坊:乡村小工坊成就大产业 / 140
第8章 建德稻香小镇:凭啥成为全国农创客标杆地 / 155
第9章 靖州茯苓:用区域公用品牌统领产业与乡村发展 / 171
第10章 西关甜乡:产业型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突围之路 / 186

下篇
导读 文化乡村:为新业态新产业植入原动力 / 202
第11章 径山书院:“现代知青”创乡村融合之路 / 206
第12章 千鹤村:从“她文化”到“她经济” / 225
第13章 岳池农家:在“陆游的诗和远方”的背后 / 238
第14章 清漾村:探寻千年古村的未来之路 / 255
第15章 翻山堰:看郧阳“翻山有路、共富有方” / 275
后记 不妨再做三十年 / 288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