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PPT真相》全面介绍了PPT的特性、类别、应用场景,以及高质量PPT的特点和制作流程等内容,以制作PPT为主线,重点介绍如何使PPT重点突出、美观时尚,并讲解了修改、创作PPT模板的流程、工具。本书还介绍了创意图表的设计方法,不仅帮助读者迅速上手,制作出来的创意图表更是可以直接套用。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辅助PPT制作的资源、工具及PP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以便扩展PPT的功能边界,提升PPT的设计效率。
《揭秘PPT真相》内容起点低、讲解详细,能够帮助PPT小白快速掌握PPT的设计规律,学会PPT的美化技巧,熟悉PPT的制作流程,迅速做出比较完善的PPT。
炫技、不吹牛,聚焦职场痛点,剖析阿里、顺丰等企业PPT“套路”,快速搞定职场PPT。100节视频重点精讲,小白也能快速上手,海量案例、模板、动画资源重磅升级
布衣公子,真名仝德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因制作课件而爱上PPT,利用业余时间将PPT技能打造得炉火纯青,号称“国内特别会做PPT的HR”。在网络中分享近百份免费课件、合计超百万字的知识管理成果惠及万千职场人士。打造的“揭秘PPT真相”“一分钟PPT技能”“揭秘Excel真相”“百例Excel基础操作”“百例Excel函数应用”等课程累计学员数量超过16 000,其本人更是获得网易云课堂2018年度的“精品突出贡献奖”。“布衣公子PPT”公众号“铁粉”的数量超过150 000。为阿里巴巴、中科院、中海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顺丰集团、南汽集团、盐田港集团、饿了么等公司提供近百场企业内训,获得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前言
有一个《上帝会来救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读过。每个人对这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我们一定要对机会敏感,要把握住命运的暗示,刻苦努力以得到幸运女神的拥抱。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唐代罗隐的名句,说明了运气或机遇的重要性。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也说过类似的话,年轻人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个运气就是“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
我读的大学是一所省属师范高校——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学的专业是电子技术。我毕业后当了一年教师, 2004 年离开教师的岗位后,先后到北京、上海工作, 2007 年5 月来到苏州。
转眼到了2009年,我猛然发现,快30岁了,自己还没有对象,也没有多少存款,更没有买房。
那一年,我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我意识到,再不好好规划,这一辈子可能就要废了!
时间怎么没的呢?我开始反思。抛开客观的原因不说,主观的原因在于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四份工作、四个城市,每一次离开时,原有的积累基本都丢掉了,一切又从头开始。当我意识到这一切之后,我觉得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的命运。好读书的我首先选择从书中寻找答案。说到这儿我得感谢当时公司的图书室。那个图书室很小,不过几百本书,基本都被我翻过一遍。我很幸运,读到了曾仕强先生的书。他的书至少在两个方面启发了我,一个是对人性的深刻洞悉,一个是对人生的透彻理解。按照他的理论, 当一个人运势不济的时候,要蛰伏等待;当一个人顺风顺水的时候,则要快马加鞭,抓住这难得的好时机,做“风口上的猪”。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
或许,大多数人的二十来岁,特别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年轻人,生活都有点糟糕吧。那时候我租住在北京邮电大学附近的一间老房子里,租金500元/月,房间面积大约5平方米,屋内只有一张破旧的床和一张破旧的桌子,所幸暖气还不错,虽然北京的冬天很冷,但室内却温暖如春。
有一天深夜,我在熟睡中忽然听到声音,猛然惊醒,抬头看见头顶的灯管着火了。我下意识地去关闭电灯的开关,然后立即跑到洗手间端起一盆水朝着天花板泼去,火被浇灭了,床也被浇湿了,没办法再睡觉了,我就这么呆呆地坐到了天亮——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夜晚,我曾把这一段经历写到一首长诗里。
夜半灯管忽爆裂,沧桑电线把火生。
酣梦猛惊心甚恐,披衣跣足欲逃生。
但见火急情势危,疾走取水狂泼冲。
火灭床湿屋狼藉,涔涔汗渍心难平。
幽窗深锁悬冷月,黯然独坐到天明。
2007年5月,我决定离开北京。在此之前,我在《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中读到一段话,明白了当时悲观的主要原因。这段话的大意是:“你不快乐的根源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毕业四年了,许多人在四年时间里已经熟谙了一个领域并且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我却无助地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胡乱地闯荡一番又回到了原点,焦急而又被动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我在北京时的工作岗位是总经理助理,同时负责人事和财务工作。到了苏州之后,由于缺乏具体的专业技能,我只能继续找助理的工作。我幸运地找到了一家上千人规模的民营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负责老板的文书助理工作。
一位在苏州的大学同学听说我到了苏州并了解我的情况后,他不无担忧地说,你应该专注于一个方向了。遗憾的是,直到2009年,我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当时的现状是:没有明确要从事的行业,也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我喜欢做什么,不知道;我擅长什么,我感觉似乎有那么几项,但每项都不够精通。
到苏州后,我一直租住在木渎人民医院对面的小区。2009年,合租同事买房子搬走以后,我又搬到翠坊公园那边,和一对年轻的夫妇合租。然而仅仅住了半个月,房东把房子卖了,我又搬到了木渎实验中学隔壁的一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公寓。
那个公寓是孤零零的一栋楼,没有院子,也没有停电动车的地方。每天下班后我只能把车子停在对面的社区院内,然后再走回来。需要充电时,我则要把电池卸下来拎到楼上充电。那年冬天,父亲来苏州看我。当父亲看到我租住的条件后,直叹气说,你连初中就辍学打工的都不如。
记得还是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在大伯家陪客吃饭,大伯的亲戚喝酒闲聊说起我:“你们这些大学生虽然学历高,却眼高手低,毕业这么些年连媳妇也没有……”当然,做出类似评价的可能远不止一两个人。
其实,我从来没有被类似的评价困扰过,不是因为我脸皮厚,也不是因为我破罐子破摔了,而是因为读书让我自己的内心更为强大,看事情从来不会只看眼前。我明白,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得失成败算不了什么。反过来说,也不要轻易对一个人的现状去做什么定论,特别是一个暂时困顿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外界的嘲讽(或许是无意的)或打击而崩溃,而是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我知道所有的困顿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只要自己坚持积极乐观,坚持努力工作。
当然,我不能再盲目地往前走了,要为自己的人生好好规划!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识到人生短促,必须把最有限的精力投入最应该投入的地方。于是,我把自己的专业领域最终确定在人力资源方面,而后,以此为核心,进行了长达三年、非常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从而凝聚出了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人生开始步入正轨。
从2010年的那个夏天到今天,我积累了实实在在、沉甸甸的收获:
◎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第一轮知识管理完成,收获30份文档。
◎2012年6月,知识体系更新完成,文档增至46份。
◎2012年12月,把Word文档转为PPT,完成28个PP 作品。
◎2013年春节,完成第34号、第35号作品,看春晚时依然在做PPT。
◎2013年3月8日,38份PPT作品的分享任务也全部完成。
◎2013年5月,婚假期间,构思并制作“PPT技能分享”系列文档。
◎2015年8月,完成64份作品并发布个人大合集。
◎2016年9月,开始开发“揭秘PPT真相”课程。
◎2017年4月,“揭秘PPT真相”课程在网易云课堂上线。
◎2018年9月,200节“揭秘PPT真相”视频课程开发完成。
◎2018年10月,“揭秘PPT真相”课程企业团购版上线……
在工作方面,2011年春节后,我谋得一个外企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过了两年,我又到了一家近万人的上市公司担任企业文化经理,实现了我当初的两个小的愿望,一是到外企,另一个是到上市公司。在生活方面,2012年买房,2013年结婚,2014年3月大宝出生,2014年9月买车,2017年二宝出生……人生总算步入正轨!
孙振耀那段话说得没错,因为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当你明确地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并坚持付出努力,则生活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我们对未来诚惶诚恐
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握现在
我们蹉跎了光阴
往往是因为没有目标和方向
当你的LIST充满了任务
你不会感觉到空虚和迷茫。
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把自己的知识管理成果分享出来,与别人进行互动交流,来检视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管理成果的提升。而分享的过程也正是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特别是在如今异常便利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拥抱这个时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和爷爷奶奶那一辈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我分享自己的知识管理成果,还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反哺互联网。我想,我从迷惘、困惑中一路艰辛地走过来,逐步建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不易的。一定有很多人也同我一样,充满了困惑,在职场的漩涡中或不咸不淡或苦苦挣扎。我何不将钻研的成果分享出来?说不定可以帮助许多朋友缩短个人成长的时间。
一开始,我在网上直接分享Word文档,效果一般。网络资料太浩瀚了,我的那些内容浅薄的文档,很快就在互联网中被淹没。何不做成人们所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PPT呢?我想,这样将会吸引更多的朋友关注,会惠及更多的朋友。而且,我做课题研究的全部资料,几乎全部来自网络,这个计划也算反哺互联网吧。我内心则把这个计划命名为“攒人品计划”,期待将来会给我带来好运。于是,就这样,意料之外地,我开始了PPT的分享计划。
那一份炫动、“黑酷”的“时间管理技能”是我在网上分享的第一个PPT作品,在新浪微博上很受欢迎,锐普的创始人陈魁老师发现后,鼓励我发布到锐普论坛。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我在无意间成了PPT达人,成就了“布衣公子”这个品牌。
既然我的身上已经被贴上了PPT这个标签,我就索性把这个标签贴好、贴稳,聚焦于这一点,做到极致。从2016年开始,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始聚焦PPT领域,其他类型的文章极少发布;虽然我的主职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但是,为了把 PPT 研究透彻并输出价值,2016年9月,我启动了“揭秘PPT真相”课程的开发,至2018年9月底,200节视频课程开发完成。
这就是布衣公子的故事,也是布衣公子与PPT结缘的故事。
布衣公子
2012年12月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