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入侵检测能力的度量是个公认的行业难题,各个企业得安全负责人每年在入侵防护上都投入大量费用,但几乎没有人能回答CEO 的问题:“买了这么多产品,我们的入侵防御和检测能力到底怎么样,能不能防住黑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核心原因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可衡量、可落地的标准。所以,防守方对于入侵检测通常会陷入不可知和不确定的状态中,既说不清自己的能力高低,也无法有效弥补自己的短板。Mitre ATT&CK 的出现解决了这个行业难题。它给了我们一把尺子,让我们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防御和检测能力。ATT&CK并非一个学院派的理论框架,而是来源于实战。安全从业者们在长期的攻防对抗,攻击溯源,攻击手法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炼总结,形成了实用性强、可落地、说得清道得明的体系框架。这个框架是先进的、充满生命力的,而且具备非常高的使用价值。青藤是一家专注于前沿技术研究的网络安全公司,自2017年开始关注ATT&CK,经过多年系统性的研究、学习和探索,积累了相对比较成熟和系统化的资料,涵盖了ATT&CK 的设计思想、核心架构、应用场景、技术复现、对抗实践、指标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研究越深入,愈发意识到Mitre ATT&CK 可以为行业带来的贡献。因此编写本书,作为ATT&CK 系统性学习材料,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ATT&CK,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提升防守方的技术水平,加强攻防对抗能力。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到研究中,为这个体系的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ATT&CK 框架是全球可用的对抗战术与技术知识库,是基于网络社区提供的真实攻击事件和开放源代码研究而建立的,旨在帮助网络防御者了解他们面临的威胁。ATT&CK 框架提供了有关对抗战术、技术和步骤以及如何检测、预防和/或缓解对抗战术、技术和步骤的常识知识,得到了全球各地组织机构的广泛使用。
近年来,我国在“新基建”领域加速布局,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这当中,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而云计算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枢纽。随着万千企业的发展提速换挡,市场对云计算的使用效能提出了新的需求。云原生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很好地契合了云计算发展的本质需求,正在成为驱动云计算质变的技术内核。
云原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3年,由来自Pivotal的Matt Stine提出。概念中包括容器、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敏捷基础设施等众多组成部分。云原生真正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级云应用,它在架构设计、开发方式、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和方面都基于云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拥抱云原生应用程序意味着要改变思考、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的模式,这种转变不仅是技术应用或观点上的升级转变,更是关乎整个体系流程、开发模式、应用架构、运行平台等方面的升级转变。
伴随这一切的变化而来的是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挑战,当传统安全防护手段已然无法解决容器中的安全问题时,云原生安全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重点话题。从某种角度上看,研发和运维人员更关注业务的运营效率,对于安全人员来讲,安全是一切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平衡。DevSecOps更关注安全左移、运行时安全,将安全和运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极佳方式。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云原生安全的攻防之道,亦是如此。云原生技术本就在快速发展中,在不断变化的漏洞、木马、病毒等的攻击下,企业不仅要做到快速检测识别,还要迅速地做出响应和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业务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由浅入深地阐述了云原生安全的技术实践。其中,前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云原生背景下安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变革,同时对云原生安全环境的技术和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攻击篇,重点介绍了云原生的攻击矩阵和高频攻击的技术案例,例如针对容器和Kubernetes的ATT&CK攻击矩阵都做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第五部分防御篇,主要讲解如何构建新一代的云原生安全防御体系,并基于金融、运营商和互联网三个重点行业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六部分进化篇,简要介绍了对5G及边缘计算下的云原生安全的新思考。
随着容器、Kubernetes、Serverless等云原生技术在云原生应用程序开发中变得越来越流行,容器安全、镜像安全、ATT&CK攻击矩阵、入侵检测等技术也将持续更新迭代。因此,我们需要对云原生安全的技术实践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技术变化中找到最佳的实践路径。
最后,本书内容难免会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与我们一同加入云原生安全的探索与实践中来,共同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