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是技术专家,只要阅读《游戏设计艺术》(第 3 版),学习佳作,深刻领悟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游戏设计者!
本书深入讲解最基础的游戏设计原则,展示桌面、卡牌、体育游戏中的技巧如何在电子游戏中生效。书中列出了 100 多个透镜,帮助你从各种角度观察游戏设计,例如心理、建筑、音乐、视觉、电影、软件工程、主题公园设计、数学、谜题设计和人类学等方方面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第 3 版新增许多 VR 和 AR 平台的绝佳范例,如《神秘海域 4》和《最后生还者》,以及免费游戏、混合游戏、严肃游戏等方面的当代名作。
无
回顾
本书第2版面世是在2016年。其时我以翻译本书为契机,离开了当时服务的网易游戏,前往作者任教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CMU ETC)求学。
五年过去,时殊世异。其间我受到了本书作者的言传身教,又先后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EA Tiburon工作室、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Rockstar San Diego工作室任游戏设计师。数次迁徙中,我横越北美大陆,以全世界的顶尖开发者们为师为友。此后我又回归祖国,继续从事游戏设计工作。
回顾这段经历,本书带来的启迪无价。
五年前,我可以用本书某些章节中提到的理论,对照当时制作的游戏,发现其细节问题所在;五年后,作者开宗明义阐发的道理——“游戏设计师一大核心能力在于倾听”——已指导我跨越不同国家、文化的开发组,为不同平台、市场的顾客开发深受欢迎且取得重大商业成功的游戏产品。书中的指导,令我在大洋两岸都受用不尽。
变化
随着我们迎来2021年,本书第3版面世,随着国内游戏产业愈加开放,曾经少有人走的路上,探索者已经变多。以本书为纽带,我得以结识许多来自国内的游戏行业从业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玩家们熟知的北美企业成功就职,还有更多正在或计划踏上前往国外从业或深造的道路。与此同时,也有许多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从业者,带着各自的经验和方法来到中国,冀望做出业绩与改变。
世界各地的游戏产业和游戏设计思路正在互相学习、逐渐靠近。加之社会发展改变了游戏玩家和产业的图景,来自国内的从业者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个人,我深感游戏设计师的成功之路没有定式,正如游戏产品的成功没有定式一样。以五年为期,此前鲜有踏足的路,如今可能是康庄大道。令人感慨“何其事之相反,而其迹相类也”!
实践
在本书第33章“改变”中,作者引用“踢倒净瓶”的禅宗公案,说明有能力做出成果,是知识学习的顶峰。正如作者所言,课堂、阅读或视频在教授游戏设计这一复杂关系系统时,会面临较大困难。只有亲手来“玩”,即设计和制作游戏,才能让你在阅读本书之后,深刻了解游戏设计。过去五年来,我一直在坚持设计游戏,并以书中内容观照之。
我也希望本书读者能够在学习定义、概念和道理之后,身体力行,设计与制作游戏,不断精进。若是本书能在实践的路上对读者有所裨益,就再好不过了。
致谢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的各位编辑,你们的辛勤工作让本书第3版得以面世,为中文读者带来最新内容。也感谢合作译制本书第3版的各位译者:杨逸、欧阳立博、陈闻、陆佳琪。大家通力合作,让第3版得以和读者见面。感谢我的伴侣吴智琪始终如一的陪伴和支持,令此次译制过程少有疑难,多有享受。
最后,感谢本书读者的阅读、支持、反馈、批评和鼓励,是你们令本书背后的工作者有热情持续工作下去。谢谢!各位读者——也是游戏设计师们的支持,恰恰实践了作者全书最后一句话:
“我们游戏设计师就是要团结嘛。”
刘嘉俊
2021年4月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