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IT与互联网世界知名技术人陈皓生前文章精粹,既囊括程序员从起步到进阶直至迈向卓越的优选路径及实现方法,也覆盖工程师从开启职业生涯到走向管理岗位直至创办公司的能力突破与细节修炼,更完整描绘了作者其人的独特经历、个性主张、人生趣味与技术理念。内容包含如何通过理解编程本质和范式、优质代码与架构成为有竞争力的程序员,如何通过注重高效沟通、研发效率、科学管理、合理考核、有效招聘、工程师文化来打造技术领导力,以及如何通过正确面对三观、技术变化、中年危机、他人评价、人生选择、时间管理、有效学习来实现持续成长。程序员可用此书来完成快速入门与境界提升,理工科学生及技术从业者可参照此书设计职业生涯,大众亦可从此书中觅得人生启迪与内心观照。
惠及千百万程序员酷壳网左耳朵耗子精华集萃||技术人全方位提升计划与终身学习手册(非同名线上专栏内容)||走进陈皓的精神世界人生轨迹底层方法论
陈皓
·网名左耳朵耗子,人称耗子叔。
·知名独立技术博客酷壳网作者。
·极客时间APP“左耳听风”专栏主理人。
·Cloud Native技术架构平台公司MegaEase创始人。
·有20多年软件开发及架构相关工作经验。
·先后在阿里巴巴、亚马逊、汤森路透等知名公司任职。
·对IT底层技术尤其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有深入研究。
·对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及程序员个人成长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推荐序一
耗子哥(陈皓比我年长几岁,我一直叫他耗子哥)离开这个世界已半年有余,每当我学习他的专栏(“极客时间”上的《左耳听风》),看到他的书,过去和他交往的点点滴滴就会涌上心头。某日,看到一篇他评论ChatGPT的文章,我写下了一句想请教他的话:“站在AIGC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往哪儿走?”在我的印象中,耗子哥就是一个在你遇到问题时,总想找他探讨一番的有专家范儿的朋友,真诚、专业、爱思考是我给他的三个标签。
我和耗子哥是怎么认识的呢?那时候,InfoQ中文站还未启动,我在《程序员》杂志做技术编辑相关的工作,要采访很多专家。周围的同事就跟我说陈皓很厉害,可以和他多聊聊。可能是机缘未到,直到我离开《程序员》杂志,也没有和他交流过。2007年,我和InfoQ合作,开始在中国做InfoQ中文版的技术社区,随后把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也引入了进来,这才有机会找耗子哥合作。
当时沟通的具体细节在脑海里已经模糊了,但是我还记得当耗子哥回复说可以来QCon大会做分享时,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十分兴奋。由于他在技术圈的强大影响力,以及他本人真诚、敢说话的个人魅力,他做的每次分享都特别受欢迎。有的会议场次我们总担心人少,但耗子哥的场次,我们反而担心人太多从而导致听众体验不好。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坐在地上、站在过道听他演讲。一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谈技术人生”,很多参会者用过餐后马上回到现场,就是为了和他交流。
当然,因为真诚、敢说话,或者说有个性,耗子哥也曾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曾经和他聊天时,我发现我们之间有不少共同语言,我对耗子哥的理解,正如耗子哥自己在书中所说的——“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做正确的事,等着被开除”“我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做真正的自己”……这世界并非那么美好,如果我们还用凑合的态度对待生活,那该多没劲啊。
至于我给耗子哥贴的“专业”这个标签,更多指的是他的专业能力。我不是技术专家,虽然我并不能很好地评判耗子哥的技术水平有多高,但是耗子哥给我的很多客户提供过服务,从客户的反馈中,我知道大家对耗子哥是认可的。有两次客户合作让我对耗子哥的专业能力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某次客户合作中,有一位证券客户点名要和耗子哥合作,尽管服务的价格比其他人高,但客户却坦言价格不是影响他选择的关键,专业能力才是。在另外一次客户合作中,一位国际云计算厂商的社区负责人来中国访问,InfoQ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会上耗子哥分享了他对中文技术社区的理解,以及中文技术社区应当如何在中国服务客户的思路,社区负责人听了以后,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赏。
也正是因为耗子哥的专业,后来他自己创立了MegaEase公司,专门提供解决客户在使用云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服务,还获得了华创资本、奇绩创坛、翊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由于我们都是创业者,碰面的时候可以聊的话题就更多了。2017年,我们决心要做“极客时间”这个学习平台的时候,耗子哥虽然也忙着创业,但还是答应合作写《左耳听风》专栏,最终有十几万人订阅该专栏。耗子哥答应写专栏,这更是一个创业者对另一个创业者的支持。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我的好朋友张春雨的努力,耗子哥的书终于要出版了。这本书是对耗子哥最好的纪念,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更多朋友对技术的热情,帮助想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技术人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有一些人因为这本书而更加坚定地走技术道路,我想耗子哥在另外一个世界也一定是欣慰的。
当今,大模型技术在持续迭代,而且迭代的速度很快,数字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那么有没有可能“极客时间”上的《左耳听风》专栏有一天能以另一种面貌持续地更新下去呢?耗子哥在InfoQ、“极客时间”等多个平台留下了很多文字和视频资料,也许未来我们可以做一个耗子哥的数字分身,创造视频版的《左耳听风》专栏和《程序员练级攻略》专栏,让大家能够和这个数字版的耗子哥做交流,从而保持专栏的鲜活性。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未来能和有心人一起实现它。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是耗子哥的座右铭,想到这句话,我又想他了。
极客邦科技创始人 & CEO霍太稳
推荐序二
我跟陈皓虽然聊过很多次,但只是微信好友,从未见过面。许多人写文章缅怀他,文章中用到了“骨灰级程序员”“技术大牛”这样的标签,表达了人们的惋惜,但还难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离世会引发互联网上的集体怀念。
所以,我更愿意从自己的情感出发来描述他——他是一个“有纯粹、质朴的技术追求,兼具趣味、操守、胸怀”的技术人,恰恰是因为这样的人在当下的年代太稀少,而这些品质又让众多人欣赏和有所启发,大家才会如此地怀念他。
当下的年代,做技术(指计算机技术)的人很多,愿意分享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不少人还可以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是,若仔细去看他们的分享,总感觉表达中不够真诚。很多分享者故作高深,分享的目的也就没有那么纯粹了。比如,你若提一些很基础的问题,迎接你的就会是“你怎么连这个知识点都不知道?”或者“在谈这个问题之前,你还是先去看几本书吧”。这些话让无数的初学者“打了退堂鼓”。
陈皓的分享却有所不同。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人提起,他的分享——更准确地说,是“创作”——质量很高,而且总能做到“深入浅出”。哪怕是技术“小白”,看完也能有所收获,而且,有兴趣的人,还可以跟着文末链接,顺藤摸瓜,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技术世界。
这让我想起某一位记者说的:“记者写文章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记者的观点应当来自他的素材。只要把这些素材摆出来,读者读完报道,观点就自然形成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素材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外加真诚和坦荡。”能做到这一点的记者着实不多。技术讨论和新闻报道有相似性,往往容易“擦枪走火”,稍不注意就偏离了事实。陈皓虽然不是记者,他写的技术文章却总能引发读者讨论,可见他逻辑清晰,运用素材的功力深厚,更重要的是,他能真诚、坦荡地“摆出素材”,让读者自行判断。
如果说“纯粹、质朴的技术追求”如今十分稀罕,那么相比之下,“趣味、操守和胸怀”就更为稀罕。
所谓趣味,我认为是对某种活动或者某一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品位,而且拥有从中持续获取愉悦感的能力。恰恰是因为有了技术趣味,技术才不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谋生手段,人们才愿意谈论许多问题,也才能谈得出味道。
陈皓的文章往往旁征博引,从某个具体的技术原理出发,他谈了许多类似的问题,评价了许多类似的解决方案,这些内容既拓宽了读者的思维,也吸引了更多领域的读者。没有趣味,是断然做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有专业追求、有趣味,人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如果自己认定的对错与某个权威认定的不同,有的人绝不会全盘接受权威的观点,更不会唱赞歌,这便是操守所在。
人不能轻信权威,即便是科学家这样权威的群体。大概许多人都知道“科学证明水变油”的闹剧,也听说过“李森科事件”,在这两场“闹剧”中,一些替“权威”背书的所谓“科学家”,无论在世时头衔多么耀眼,给后人留下的印象都与“操守”这一品质无缘。
IT行业也是如此。如今,这个行业有太多锣鼓喧天的闹剧,太多巧言令色的嘴脸,太多似是而非的说辞。在我看来,大概是利益让行业缺乏有操守的表达。
陈皓的写作,恰恰是“有操守”的典型。这些文章告诉读者,应当拨开利益的迷雾,单纯从技术上分析某类问题,进而得出结论。
利益多变,技术恒常。有操守者,取恒常之技术,舍多变之利益,因为多变的利益往往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受益,而恒常的技术往往可以造福众多从业者。如今有那么多人怀念陈皓,大概是为了感激陈皓曾给自己帮助和指引。
当然,在网络上陈皓是出了名的“较真”“好辩论”,但是你仔细去看他和别人的争论和辩论,你就会发现,他几乎总是能把技术判断和价值判断分离开。在涉及技术的问题上,他可以字斟句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在涉及价值的问题上,你极少看到他用激烈的言辞去攻击、贬损其他人,至于网上常见的人身攻击,我从来没有在他的发言里看到过。
这样的品质,我称之为“胸怀”。
一个有纯粹、质朴的技术追求,兼具趣味、操守、胸怀的技术人,在这个时代当然是稀缺的。所以,有人介绍我跟他认识时,我们迅速地就熟识了。
除了技术,我也曾跟他细聊过一些非技术话题。一次,他谈起某段经历,我理解他的感受,也赞成他的选择。做技术的人应当有自己的操守,如果明知某个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专业判断,像演员一样使出浑身解数去“表演”、唱赞歌。那么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人的年纪越大,越知道违背自己的良心是痛苦的,而顺应自己的良心是愉悦的。哪怕违背自己的良心能换来金钱,那也是令人不安的金钱,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他的技术造诣远高于我,也在多年里持续写下无数篇高质量的技术文章。但我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直觉反应和最终决定,往往不谋而合。
任何想真诚对待技术的人,都有一个现成的榜样,我们可以不断读他的文字、回味他的思考。这个人,就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技术人”——陈皓。
公众号“余晟以为”作者
“也一定会有人喜欢你”应为“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
“JavaSeript注入”应为“JavaScript注入”
“《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JVM高级持性与最佳实践》”应为“《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图15-9的左下方是服务接入的相关组件”应为“图14-9的左下方是服务接入的相关组件”
“但还是有一些时间管理实的践经验可供参考”应为“但还是有一些时间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