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互联网实验室、全球网牵头启动,结合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展开深刻的发展论述和行业趋势分析,洞察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特点、核心价值与未来走向,通过云计算的业务实践、国内外云产品的分析思考和云计算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解读。全书共分为综述篇、中国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四个部分。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计算供应及消费的方式,目前已经成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务下的必备支撑平台。本书是云计算行业相关人员的必要读物,可为决策人员提供权威的参考。
本书由互联网实验室、全球网牵头启动,结合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展开深刻的发展论述和行业趋势分析,洞察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特点、核心价值与未来走向,通过云计算的业务实践、国内外云产品的分析思考和云计算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解读。全书共分为综述篇、中国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四个部分。
序
2016 年10 月13 日,在杭州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近乎疯狂
的计划:为杭州这个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数
据大脑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发现城市运行中
的问题等。当时会上有位专家做了演讲并提出:城市大脑工作的第一步是将交通、
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
“神经网络”……这是专家的看法,但当您真正读完本书后,也许会认为这位专家
所言并不确切。
城市数据大脑内核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智能技术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强大
的智能运算平台支撑,也达不到真正智能的程度。这不依赖于技术本身,而依赖
于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计算环境、资源环境、存储环境和软件服务环境等。这
个环境就是云计算!作为城市数据大脑,不仅需要实时动态云计算资源的提供、
平台云服务的均衡、数据大脑中各种数据云服务的互通,还需要从城市各方面的
目前状况、发展的维度规划一个城市的大脑云,打造一个合适的云计算平台,支
持城市数据大脑的业务不断发展、不断基于数据深度学习,最终才能越来越智能
化,这才是工作的第一步。
这几年,“云计算”这个词正在被“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DT”
(Data Technology)等刷屏,它越来越变成背后默默的重要支撑者。有人提到云计
算,首先认为有安全的问题,在阅读本书后,你会发现云计算安全问题已经不是
首要问题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
的不断推进,各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不断提升,云计算已经在默不作声中与各
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不仅在市场上没有被真正“刷屏”,反而更加脚踏实地、触
手可及。
2015 年,美国和北美地区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美国云计算市场占据全球56.5%的市场份额,增速达19.4%,未来仍将以超过15%
的速度快速增长;欧洲是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国、德国、法国等为
代表的西欧国家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亚洲云计算市场全球占比为12%,以中
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云计算高速增长。在我国,云计算各大厂商纷纷利用
其优势,加快云计算市场布局的步伐,2016 年的云计算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之
势——全球IT 巨头(亚马逊、IBM、微软、SAP 等)、我国互联网巨头(百度、
阿里、腾讯等)和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亚马逊、微软、
IBM、SAP 等全球IT 巨头与我国IDC 厂商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其技术优势及市场
影响力,布局我国云计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BAT 等我国互联网巨头,在充分
发挥其互联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采用低价战略,向企业级市场渗透;基于强大
的带宽、IDC、政企客户资源、技术和运营实力,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
商先后推出“大云”、“天翼云”、“沃云”品牌,强势进入我国云计算市场,在基
础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已领先于IT 巨头和互联网巨头。云计算能够让企业不必在信
息技术设备和软件上大量投资,低成本按需使用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通过云服
务方式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能够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回首最近几年,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性部署陆续出台,各省市纷纷将智慧城
市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政务云、城市云、教育云、医疗云等,而放
眼未来,发展智慧城市仍将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
2025”、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云”正在迎来迅速发展
阶段。“中国制造2025”最终目标是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
深度融合。云计算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形态,构建超大体量的云生态系统,助
推垂直行业的云服务发展,是2016 年云计算发展的新历程!希望本书能在云计算
的大潮中为读者提供一个专业的视角,把握云计算的脉搏前行!
编者于2009 年开始研究云计算,作为泰昌云平台的创始人和技术CTO,虽然
拥有云计算技术经验,但编写的这本书不是专业技术图书,同时受到个人的视角
限制,有些错误可能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判斧正,可以发送邮件baoyongwei@163.
com 进行反馈,不胜感谢!同时为了保持蓝皮书的权威性、专业性,编者引用的
资料尽量采用权威的数据,并注明出处,如需延伸阅读或交流,也可以进一步通
过邮件联系。谢谢!
同时,对本书编写过程中朋友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尤其是京东云的产品负
责人杜宇甫和首都在线的客户总监周媛的撰稿支持!感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赵正
松博士的大力支持!感谢全球网马杰、张爱琴等的支持!谢谢!
鲍永伟
2016 年10 月19 日
前 言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计算供应及消费的方式,目前已经成为物联
网、大数据等新业务下的必备支撑平台。“No Software、No Hardware”作为云计
算的使命之一,已经对传统IT 产业从硬件到软件产生了强烈冲击。这一切都令IT
产业生态发生了变化,CPU 芯片及网卡的虚拟化技术、手机端ARM 虚拟化实验
室、网卡和显卡等云端技术、云计算虚拟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服务等应运而生,
云计算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本书由互联网实验室、全球网牵头启动,结合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展开深刻的发展论述和行业趋势分析;洞察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特点、核心价值与
未来走向,通过云计算的业务实践及国内外云产品的分析思考、云计算的业务模
式,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解读,为云计算行业相关人员决策提供权威
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分为如下几大部分。
第一部分 综述篇:对云计算的概念、发展趋势报告、运营模式、业务应用
划分等进行综述,包括国外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和云计算应用成熟度模型,通过
此篇形成清晰的云计算产业链生态圈论述。
第二部分 中国篇:介绍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市场情况、国家政策环
境、云计算标准化状况,通过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状况、中国云计算行业应用状
况、中国云计算行业标准和云测评分析,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有力
的论证。
第三部分 实践篇:介绍当前国内外云计算应用的成功案例、创新技术、云
产品的研发实践。汇集了国内外云计算产品,挖掘云应用产品事件,并对云应用
中的数据隔离、传统应用迁移云端的实践进行论述,形成基于云的新软件思维。
第四部分 展望篇: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前景展望、发展趋势的论述篇,
本篇主要进一步分析及论述“No Software、No Hardware”的必然趋势、“云+大数
据”的结合、移动云计算、垂直行业的云应用、云安全等的应用前景和传统应用
云迁移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