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随笔的形式将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浓缩。把自己作为一个曾经的操盘手,电商模式开发的参与者,实践者,把这些年间看到的,遇到的,献给有这方面兴趣的同仁,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朋友们,主要分享电商行业的发展、管理问题及未来的趋势。以管理者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行业理念,发展方向。
1、随笔式写作,将工作经历化为感悟、经验传授给读者。
2、本书作者有二十多年的零售管理经验,经历中国自九十年代以业线下边锁零售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崛起,曾任淘宝商城首任零售经理和当当网首席运营官。
3、畅销书升级版,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又增加了近一年来电商界热门的话题。
黄若:中国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骨灰级领军人物,江湖人称“黄药师”,跨界老兵。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有近3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后加入*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的组建,带领团队开创了网上零售B2C平台这一全新电商模式。
一位实操型的商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对东西方不同的企业体系及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了解。在领导零售业创建、重组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专长。2011年6月自电商行业隐退,现服务于风险投资业。
《我看电商》自2013年发行以后,受到了许多电商同行、零售业者和各界读者朋友的鼓励和错爱。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告诉我,本书在各大销售网店的好评率超过99%,这实在让我诚惶诚恐。
如同我在《我看电商》的自序中提到的,我的写作初衷很简单,就是分享。希望将自己这些年来作为零售和电商从业者的一些实践、体会、思考和观察,写下来与大家一同探讨。这个行业没有专家,我更与专家不沾边,这是我一再重申的。书中的很多看法和意见,未必正确,却是我实践中真实的感悟。在我看来,如果说有一个原因能解释《我看电商》一书的热销和较高好评率的话,那就是诚实、率真、大实话。试图以一份毫无保留亦不加粉饰的原生态思维,和大家一同讨论。毕竟,真实感是一切生命力的基础。
来自诸多同行和读者的鼓励与肯定,让我更相信这份坦诚分享交流的初衷。
在过去的2013年里,中国电商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整体浮躁、盲目烧钱的趋势得到明显的抑制,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调整,强调运营效率,例如凡客壮士断臂式的自我收缩,当当扭转亏损局面,团购网站开始聚焦生活服务,唯品会股价一路上扬引人关注,还有许多B2C垂直电商不再一味地追求高流量。《我看电商》中提到的租五星级写字楼,不顾成本大手笔花钱做地铁广告的非理性行为正在得到调整。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当然它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其间会有企业并购、转型、DownRun、关闭……
同时我们看到开始有更多的企业转而重视零售商业经营的基本面,从供应链优化,品类销售分析,到减少疯狂的价格战。很多企业开始注重在配送、退换货等环节的服务优化来降低用户流失率。对于流量,电商企业终于开始关注转化率的提升,而不再一味地追求单维度的新用户数量增长。
移动电商的快速兴起,成为过去一年网购行业的又一个亮点。2013年移动端不仅实现超常规的增长,销售额接近整体电商的10%,更在本地生活服务、异业互动、点对点交易、O2O运用,以及移动支付方面都有了明显突破。这是一片有待开垦的良田。
还有就是传统企业,包括实体零售和品牌公司纷纷加大对电商的关注和投入,这也是过去一年很突出的表现。苏宁继红孩子并购之后,进一步收购PPTV,试图抢占网络流量入口;沃尔玛借助1号店发力,业务快速拓展到招商平台;大润发这家盈利状况位居同行之首的超市大卖场,也宣布注册飞龙网,开发网上销售渠道。中国电商在其发展的最初十年是由互联网人士唱主角,目前沉寂困顿多年的实体企业,正在后来居上。凭借其品牌优势和对供应链的多年积累,这股力量,很可能成为下一波网络零售的主力军。
进入2014年初始,京东阿里分别宣布启动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进程,腾讯投资京东,这无疑是将会影响整个行业格局的重大事件……
《我看电商》成稿于2013年春节假日前后,一年过去了,承蒙电子工业出版社张慧敏和石倩两位编辑的鼓励和启发,我利用周末闲暇,把近一年的一些观察和体会做了一番整理,交付印刷,借此表达对众多读者的谢忱和对电商行业的祝福。
人们都说,做企业需要高远而准确的战略布局以及周密细致的执行,这两者自然缺一不可。但以我的经历和体会,其实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公司的操盘手,最为稀缺而关键的能力,在于宏观战略和具体执行之间的连接。所谓的两点一线,如果没有一条实线串联,再好的布局和规划,都是没有价值的零碎星点。很多时候,我们有灵光一现的火花,更有执行时推进十分努力却依然效果不佳的困扰,单就一个点来看,它们都很正确,但从战略到落地这条线是否规划得连贯有节奏,往往决定成败。
怎样画好这条线,造就的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写作期间,得到到丽芝和承娟同学的许多帮助,特此致谢。
黄若
2014年6月